守望:防守了望。
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,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,互相援助。
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:“乡田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
例子: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邻家邻舍的,总要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。”
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瞭望。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
【典源】
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
使毕战问井地。孟子曰:“子之君将行仁政,选择而使子,子必勉之。夫仁政必自经界始。经界不正,井地不钧,谷禄不平,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。经界既正,分田制禄,可坐而定也。夫滕壤地褊小,将为君子焉,将为野人焉?无君子莫治野人,无野人莫养君子。请野九一而助,国中什一使自赋。卿以下必有圭田。圭田五十亩,余夫二十五亩。[1]无[2],乡田同井,出入[3]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方里而井;井九百亩,其中为公田。八家皆私百亩,同养公田。公事毕,然后敢治私事,所以别野人也。此其大略也。若夫润泽之,则在君与子矣。”
[1]死徙:死,指死者安葬。徙,音xǐ,指生者迁徙。
[2]出乡:离开本乡。
[3]相友:相伴、相随。
【典故】
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,受学于子思弟子,提倡王道、重仁义、轻功利,创性善之说,后人尊称为“亚圣”。他的思想记载在《孟子》一书中。在〈滕文公上〉篇,孟子为滕文公讲述治国的方法,并提出了井田制度。他认为:治国当以治民为重,而治民则必须从整治农田作起,如果田地能够正确划分,就能公平地分配给人民耕种,征收米谷也就毫不费力。人民的生活安定,风俗自然敦厚,无论是死者安葬或生者迁徙,都不会离开本乡,因为这一乡的田地都相互依存在这一个井形土地之中。所以乡人们平时出入相随,有了困难就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防御盗贼,有人生病也互相照料,彼此自然亲近和睦。后来《孟子》原文中的“守望相助”演变为成语,用来形容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瞭望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汉书・卷二四・食货志上》:“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(则)〔相〕救,民是以和睦,而教化齐同,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。”
- 02.《晋书・卷一四・地理志上》:“一夫一妇受私田百亩,公田十亩,是为八百八十亩,余二十亩为庐舍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救。”
- 03.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:“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”(源)
- 04.《朱子语类・卷八四・礼一・论考礼纲领》:“后面却说『乡田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』;『八家皆私百亩,同养公田』。只说这几句,是多少好!”
- 05.宋・魏了翁〈朝请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主受冲佑观虞公墓志铭〉:“有警则守望相助,戎虏知畏。”
- 06.清・侯方域〈代司徒公屯田奏议〉:“屯军亦因其保障,守望相助,得力耕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瞭望。
类别用在“互卫互助”的表述上。
①邻居们应当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。
②只要大楼住户能够守望相助,就不怕家里会遭窃。
③邻居彼此应该守望相助,既帮助别人,同时也帮助自己。
④很多社区都有守望相助的组织,由居民共同维护住家安全。
⑤这几个毗连的社区为了防止窃贼侵扰,常常组织巡逻队来守望相助。
⑥在乡下治安所以较好,就是因为大家较能守望相助,相互照应门户的安全。
⑦每逢台风来临时,当地居民都能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,共同来注意河堤的安全。
-
守
拼音 shǒu 部首 宀 总笔画 6①保持,卫护。例如~成(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)。~御。~身(爱护自身,保持自己的品节)。~节。~恒。~望相助。墨~成规。②看管。例如看~。~护。③在一个地方不动。例如~株待兔。留~。④遵照。例如遵~。~法。~时。⑤维持原状,不想改变。例如保~。因循~旧。⑥呆在一起。例如厮~。⑦节操。例如操~。⑧靠近,依傍。例如~着水的地方,可多种稻子。⑨古代官名。例如太~。~祧(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)。~刺(太守,刺史)。~令(指太守、刺史、县令等地方官)。⑩姓。 -
望
拼音 wàng 部首 月 总笔画 11①看,往远处看。例如~见。眺~。张~。~尘莫及(喻远远落后)。~风捕影。②拜访。例如看~。拜~。探~。③希图,盼。例如期~。欲~。喜出~外。④人所敬仰的,有名的。例如~族。名~。声~。威~。⑤向,朝着。例如~东走。⑥月圆,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。例如~日。⑦埋怨,责备。例如怨~。⑧姓。 -
相
拼音 xiāng,xiàng 部首 目 总笔画 9①交互,行为动作由双方来。例如互~。~等。~同。~识。~传( chuán )。~符。~继。~间( jiàn )。~形见绌。~得益彰(两者互相配合,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)。②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。例如~信。~烦。~问。③亲自看(是否中意)例如~亲。~中( zhòng )。④姓。 -
助
拼音 zhù,chú 部首 力 总笔画 7①帮助协同,辅佐。例如辅~。帮~。~手。~人为乐。~桀为虐。拔苗~长( zhǎng )。爱莫能~。②相传为殷代的租赋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