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秋风过耳的解释
qiū fēng guò ěr

秋风过耳

qiū fēng guò ěr

ㄑㄧㄡ ㄈㄥ ㄍㄨㄛˋ ㄦˇ

秋風過耳

漠不关心

秋风过耳的意思

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。比喻与己无关,毫不再意。

出处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

例子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,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。(元・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)

谜语 吹落黄花遍地金 (谜底:秋风过耳)

故事 春秋时期,吴王寿梦最疼爱小儿子季札,他德才兼备最合适作君王,想传位给他。季札不愿接受,只好由长子诸樊继位。诸樊与兄弟立下誓言,以后要传位给弟弟们,待到季札继位时,他说视荣华富贵像耳边的秋风一样,然后就隐居起来。

秋风过耳的详细解释

秋风从耳边吹过。比喻漠不关心、毫不在意。语出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吴王寿梦传》。△“耳边风”、“马耳东风”

【典源】

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吴王寿梦传》

十七年,余祭卒。余昧立,四年,卒,欲授位季札。[1]让,逃去,曰:“吾不[2],明矣。昔[3]有命,已附子臧之义。洁身清行,[5],惟仁是处。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遂逃归[6]吴人立余昧子州于,号为吴王僚也。

注解

[1]季札:春秋吴王寿梦的第四子,生卒年不详。寿梦见其贤而欲立为王,不受;后封于延陵,号延陵季子,简称为季子。曾出使鲁国,并从观乐中,听出各国的兴衰。他与徐君间重友谊、守信用的故事,亦为世人传诵。

[2]受位:接受王位。

[3]前君:前任国君,指吴王寿梦。

[4]子臧之义:春秋时曹宣公死后,公子负刍杀太子自立为成王,但曹人拥戴的是子臧,子臧不接受而出奔宋国。子臧,即公子欣时,字子臧,春秋曹国人,生卒年不详。曹宣公庶子。

[5]仰高履尚:仰幕高德,实行高尚的事。

[6]延陵:春秋吴邑,季札封地,即今江苏武进县治。

【典故】

汉代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吴王寿梦传》记载,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:诸樊、余祭、余昧和季札,以四子季札最贤能,于是他想将王位传给季札,但季札不接受。吴王寿梦死后由诸樊代理国政,一年后,诸樊要季札遵照寿梦遗命即位,但季札举了子臧为了成全成王,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国的例子,表明自己的心意,诸樊只好将延陵封给季札。诸樊死后余祭即位,余祭又传位余昧,余昧在位四年,死前想将王位传给季札,但他仍不接受,说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意思是,富贵对我来说,就像秋风从耳边吹过,一点也不在意,表明他不恋栈王位的心意。后来“秋风过耳”被用来比喻漠不关心、毫不在意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吴王寿梦传》:“欲授位季札,季札让,逃去,曰:『吾不受位,明矣。……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』”(源)
  • 02.元・汪元亨〈沉醉东风・纱帽短妆些样子〉曲:“闲共渔樵讲论时,说富贵秋风过耳。”
  • 03.元・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:“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,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。”
  • 04.《西游记》第七七回:“莫说是麻绳捆的,就是碗粗的棕缆,只也当秋风过耳,何足罕哉!”
  • 05.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一回:“昔先君有命,札不敢从,富贵于我如秋风之过耳,吾何爱焉?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漠不关心、毫不在意。

类别用在“听而不闻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的心变了,怎么连父母的劝阻,也只当秋风过耳

对那些不实的流言,他一向当成秋风过耳,不予理会。

这位学生将老师的训诲当成秋风过耳,全然不放在心上。

老王好像对于艺术毫无兴趣,不然怎么听到钢琴家的演奏,也是当成秋风过耳一般?

小明想起长辈平时的谆谆教诲,他全当作秋风过耳,如今身无一技之长,已经后悔莫及。

“秋风过耳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qiū 部首总笔画 9
    秋,汉字,象形字,甲骨文中的“秋”字像是一只蟋蟀的形状,因为蟋蟀在秋天鸣叫,所以用以表示秋季。秋天,一年四季之一,位于夏季之后,冬季之前,是收获的季节。在秋天,天气渐凉,昼夜温差加大,树叶由绿转黄,最终飘落,农作物成熟,人们开始收割。秋字也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,如“愁绪”、“秋思”,以及成语“一叶知秋”,意指通过细微的变化预知大局的发展。
  • 拼音 fēng,fěng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。例如~向。~速。~级。~险。~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~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~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②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。例如~潮。~靡一时。~驰电掣。③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。例如~气。~习。~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~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④消息,传闻。例如~传( chuán )(传闻)。闻~而动。⑤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。例如~景。~度。~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~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~致。~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~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~~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⑥指民歌、歌谣。例如国~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~。⑦中医学指某些疾病。例如~瘫。~湿。⑧姓。
  • 拼音 guò,guo,guō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从这儿到那儿,从此时到彼时。例如~江。~账。~程。~渡。~从(交往)。经~。②经过某种处理方法。例如~秤。~磅。~目。③超出。例如~于。~度( dù )。~甚。~奖(谦辞)。~量( liàng )。~剩。~犹不及。④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。例如~电影。⑤从头到尾重新审视。例如把这篇文章再~一~。⑥次,回,遍。例如把文件看了好几~儿。⑦错误。例如~错。记~。
  • 拼音 ěr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(通称“耳朵”)例如~背( bèi )。~垂。~鬓厮磨( mó )。~穴。~聪目明。~濡目染。②像耳朵的东西。例如木~。银~。③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。例如~房。鼎~。④听说。例如~闻。~软。~顺(指年至六十,听到别人的话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岁)。⑤文言助词,而已,罢了。例如想当然~。⑥文言语气词(大致同“矣”):“且壮士不死则已,死即举大名~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