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哲:明智;通达事理。
指洞察事理、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。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;与世无争。
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: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”
用法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例子: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,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。(朱自清《论气节》)
正音:“哲”,读作“zhé”,不能读作“zhě”。
辨形:“哲”,不能写作“者”。
辨析:“明哲保身”与“洁身自好”有别:“明哲保身”是保全自己;不受损害的意思;“洁身自好”是保持自己的纯洁清廉;不同流合污的意思。
故事: 周朝时,宣王重视任用德才兼备的人,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兴。当外族不断入侵时,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齐地建筑城池。大臣尹吉甫写诗赞美仲山甫: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,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”赞扬仲山甫不辞辛劳。
明达事理、洞见时势的人,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。语本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。后亦用“明哲保身”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。△“独善其身”
【典源】
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
[1]王命,[2][3]之;邦国[4],仲山甫明之。既明且[5],以保其身。[6],以事一人。
[1]肃肃:严敬、严正。
[2]仲山甫:周宣王之大臣,生卒年不详。亦称樊仲山甫、樊穆仲、樊仲。
[3]将:行、奉行。
[4]若否:犹臧否。善恶、好坏。若,善。否,音pǐ,恶。
[5]哲:明智。
[6]夙夜匪解:日夜勤奋不懈怠。见“夙夜匪懈”。
【典故】
“明哲保身”本来是称颂他人的一句话。明哲,是说一个人明达事理,洞见时势;保身,是说这个人能择安去危,保全其身,远离祸害。出自于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这篇诗。这篇诗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,为称颂宣王能任用贤臣仲山甫中兴王室而作。全诗共分八章,在诗的第四章,称赞仲山甫能奉行王命,能了解邦国的好坏;是一个明智,能保其身的人;只知道日夜奋力办事,以事奉宣王。这是“明哲保身”的原义。后来这句成语的语义开始偏向“保身”,明哲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扰,把自身利益得失置于最优先,为了达此目的,可以放弃原本该坚持的原则。例如明代梁辰鱼《浣纱记》第一二出,提到伍子胥报了楚国杀父之仇说:“但大仇既报,吾愿已毕。今欲飘然去国,明哲保身,省得落于奸臣之手。”这里的“明哲保身”显非原来用法,于是“明哲保身”这句成语就从原来积极赞颂的意义,一转变成消极退守的意义了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抱朴子・外篇・仁明》:“明明在上,元首之尊称也;明哲保身,〈大雅〉之绝踪也。”
- 02.唐・白居易〈杜佑致仕制〉:“尽悴事君,明哲保身,进退始终,不失其道。”
- 03.《宋史・卷三四○・吕大防等列传》:“论曰:『……颂独岿然高年,未尝为奸邪所污,世称其明哲保身。』”
- 04.明・梁辰鱼《浣纱记》第一二出:“但大仇既报,吾愿已毕,今欲飘然去国,明哲保身,省得落于奸臣之手。”
- 05.《明史・卷一三二・朱亮祖等列传》:“赞曰:『……亮祖以下诸人,既昧明哲保身之几,又违制节谨度之道,骈首就僇,亦其自取焉尔。』”
【用法】
㈠
语义明达事理、洞见时势的人,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。
类别用在“明事慎行”的表述上。
①事情发生后,大家才对他先知卓见、明哲保身的智慧佩服不已。
②参加这种团体的人三教九流都有,我看你还是明哲保身,不要去蹚这浑水吧!
③范蠡就是看出句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,不可共享福,所以明哲保身,离开越国。
㈡
语义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。
类别用在“退缩自保”的表述上。
①凡事不关己,就不加闻问,是明哲保身的方法。
②士可仕则仕,不可仕则隐,我为了明哲保身,不过问政治。
③如果大家都自扫门前雪,只求明哲保身,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很冷漠。
④凶案现场警方根本找不到目击者,因为大家都三缄其口以求明哲保身。
【辨识】
同义“明哲保身”及“独善其身”都有保全自己的意思。
异义“明哲保身”侧重于“保身”,不使自己涉入危险的处境;“独善其身”则侧重于只顾自己好而不管他人。
形音明,音ㄇ|éng,明智,通晓事理。不可写作“名”。
明哲保身 | 独善其身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✅ | ❌ | 事情发生后,大家才对他先知卓见、明哲保身的智慧佩服不已。 |
❌ | ✅ | 原本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,现在竟然只求独善其身,这简直令人无法置信。 |
-
明
拼音 míng 部首 日 总笔画 8①亮,与“暗”相对。例如~亮。~媚。~净。~鉴(➊明镜;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;➌明察)。~灭。~眸。~艳。~星。~珠暗投(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,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)。②清楚。例如~白。~显。~晰。~了。~确。~朗。③懂得,了解。例如~哲保身。不~事理。深~大义。④公开,不隐蔽。例如~说。~讲。~处。⑤能够看清事物。例如~察秋毫。耳聪目~。眼~手快。⑥睿智。例如英~。贤~。~君。⑦视觉,眼力。例如失~。⑧神灵,泛指祭神供神之物。例如~器(殉葬用的器物,亦作“冥器”)。⑨次(专指日或年)例如~日。~年。⑩中国朝代名。例如~代。⑪姓。 -
哲
拼音 zhé 部首 口 总笔画 10①有智慧。例如~人。~嗣(称别人子孙的敬辞)。~理(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)。~学(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)。②聪明智慧的人。例如先~。 -
保
拼音 bǎo 部首 亻 总笔画 9①看守住,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。例如~卫。~管。~健。~障。~密。明哲~身。朝不~夕(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)。②维持原状,使不消失或减弱。例如~持。~洁。~质。~墒。③负责。例如~证。~荐。~修。~险。确~。担~。④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,若干甲为一保。⑤旧称佣工。例如酒~(酒店服务人员)。佣~。⑥姓。 -
身
拼音 shēn 部首 身 总笔画 7①人、动物的躯体,物体的主要部分。例如~躯。人~。~材。~段。船~。树~。②指人的生命或一生。例如~世。献~。③亲自,本人。例如自~。亲~。~教。~体力行。④统指人的地位、品德。例如出~。~分( fèn )。~败名裂。⑤孕,娠。例如~孕。⑥量词,指整套衣服。例如做了一~儿新衣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