眸:眸子;眼珠;皓:洁白。
明亮的眼睛;洁白的牙齿。形容女子的美貌;也借指美女。
出处:唐・杜甫《哀江头》诗:“明眸皓齿今何在?血污游魂归不得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。
例子:明眸皓齿今何在,血污游魂归不得。(唐・杜甫《哀江头》诗)
正音:“眸”,读作“móu”,不能读作“mú”。
辨形:“皓”,不能写作“浩”。
明亮的眼睛,洁白的牙齿。形容女子容貌明丽。语本三国魏・曹植〈洛神赋〉。后亦用“明眸皓齿”指称美女。
【典源】
三国魏・曹植〈洛神赋〉(据《文选・卷一九・赋・情》引)
御者对曰:“臣闻河洛之神,名曰宓妃,然则君王所见,无迺是乎?其状若何?臣愿闻之。”余告之曰:“其形也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……襛纤得衷,修短合度。肩若削成,腰如约素。延颈秀项,皓质呈露。芳泽无加,铅华弗御。云髻峨峨,修眉联娟。[1]外朗,皓齿内鲜。明眸善[2],[3]承[4]。瑰姿艳逸,仪静体闲。柔情绰态,媚于语言。奇服旷世,骨像应图。……”
[1]丹唇:红唇。
[2]睐:音lài,旁视;斜视。
[3]靥辅:脸颊上的笑涡。靥,音yè,面颊上的微涡,俗称酒涡。辅,通“䩉”,脸颊。
[4]权:通“颧”,面颊。
【典故】
“明眸皓齿”,常用来形容美人容貌明丽,因为二者长在娟秀的脸上,更加引人注目。曹植在他作的〈洛神赋〉中,形容洛神的美丽:“丹唇外朗,皓齿内鲜。明眸善睐,靥辅承权。”是说美丽的洛神,她有著鲜明的红唇,洁白的牙齿,明亮的眼睛顾盼流转,两颊的笑靥俏丽动人。后来“明眸皓齿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美人容貌明丽。唐・杜甫〈哀江头〉诗:“明眸皓齿今何在?血污游魂归不得。”是借用“明眸皓齿”来指有著明目皓齿的美女杨贵妃。
【书证】
- 01.唐・杜甫〈哀江头〉诗:“明眸皓齿今何在?血污游魂归不得。”
- 02.宋・郭应祥〈减字木兰花・栖鸾高士〉词:“明眸皓齿,一朵红莲初出水。”
- 03.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七:“程宰轻轻放开被角,露出眼睛偷看,只见三个美妇人,朱颜绿鬓,明眸皓齿,冠帔盛饰,有像世间图画上后妃的打扮。”
- 04.明・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・卷一七・哨遍》:“亏心事尽意为,不义财尽力掊,那里问亲弟兄、亲姊妹、亲姑舅。只待要春风金谷骄王凯,一任教夜雨新丰困马周。无亲旧,只知敬明眸皓齿,不想共肥马轻裘。”
- 05.《醒世恒言・卷一三・勘皮靴单证二郎神》:“虽然土木形骸,却也丰神俊雅,明眸皓齿,但少一口气儿,说出话来。”
- 06.《聊斋志异・卷六・小谢》:“一日晨兴,有少女搴帘入,明眸皓齿,光艳照人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女子容貌明丽。褒义。
类别用在“容貌美丽”的表述上。
①她生来明眸皓齿,十足是个美人胚子。
②她丰润高挑,明眸皓齿,十分美丽迷人。
③这位明眸皓齿的小姐,有很多的追求者。
④化过妆的小美,明眸皓齿,和平时判若两人!
⑤她虽已徐娘半老,却依然明眸皓齿,光艳照人。
-
明
拼音 míng 部首 日 总笔画 8①亮,与“暗”相对。例如~亮。~媚。~净。~鉴(➊明镜;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;➌明察)。~灭。~眸。~艳。~星。~珠暗投(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,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)。②清楚。例如~白。~显。~晰。~了。~确。~朗。③懂得,了解。例如~哲保身。不~事理。深~大义。④公开,不隐蔽。例如~说。~讲。~处。⑤能够看清事物。例如~察秋毫。耳聪目~。眼~手快。⑥睿智。例如英~。贤~。~君。⑦视觉,眼力。例如失~。⑧神灵,泛指祭神供神之物。例如~器(殉葬用的器物,亦作“冥器”)。⑨次(专指日或年)例如~日。~年。⑩中国朝代名。例如~代。⑪姓。 -
眸
拼音 móu 部首 目 总笔画 11◎眼中瞳人,泛指眼睛。例如~子。凝~远望。明~皓齿。 -
皓
拼音 hào 部首 白 总笔画 12①洁白,明亮。例如~白。~齿。~首穷经。~月当空。②同“昊”,昊天。 -
齿
拼音 chǐ 部首 齿 总笔画 8①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(通常称“牙”)例如牙~。~腔。~髓。~龈。~冷(笑必开口,笑的时间长了,牙齿就会感到冷。因谓讥笑于人,如“令人~~”)。②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。例如~轮。锯~。梳子~儿。③因幼马每岁生一齿,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,亦指人的年龄。例如马~徒增(旧时自谦年长无能)。④并列。例如不~(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,表示鄙弃)。⑤谈到,提及。例如~及。不足~数。⑥触。例如~剑(触剑受刀,指被杀或自刎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