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铁棒磨成了针。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,只要有毅力,下苦功,就能够克服困难,做出成绩。
出处:明・杨慎《七星桥记》:“矢磨杵成针之志,徼折梅寄慲之灵。”
用法:补充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
例子: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,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。
故事: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,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。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,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,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,李白深受感动,从此就用功读书,终于成为文豪。
杵,舂米、捣药时用的棒槌。“磨杵成针”指把铁棒磨成针。典出宋・祝穆《方舆胜览・卷五三・磨针溪》。后用“磨杵成针”比喻只要有恒心,努力去做,无论多么困难的事,都可以成功。
【典源】
宋・祝穆《方舆胜览・卷五三・磨针溪》
磨针溪,在象耳山下。世传[1]读书山中,未成,弃去。过是溪,逢[2]方磨铁[3],问之,曰:“欲作针。”太白感其意。还,[4]。
[1]李太白:李白(公元701—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祖籍陇西成纪,家居四川绵州,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。个性率真豪放,嗜酒好游。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,后因得罪权贵,遭排挤而离开京城,最后病死当涂。其诗高妙清逸,世称为“诗仙”。
[2]老媪:年老的妇人。媪,音ǎo,老妇。
[3]杵:舂米、捣药、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棒槌。
[4]卒业:完成学业。
【典故】
南宋祝穆所撰写的《方舆胜览》中记载著:相传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学,学业未成,便中途离去了。在离开的路途上,经过一条小溪,他看到一个老妇人正在磨铁杵。李白好奇地问老妇人在做什么,老妇人说她想把铁杵磨成针。李白深深地为老妇人的毅力感动,于是返回学堂,从此发愤读书,终于有所成就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“磨杵成针”,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,努力去做,无论多么困难的事,都可以成功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杨慎〈七星桥记〉:“人心若坚,神功可冀。矢磨杵成针之志,徼折梅寄𣗊之灵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只要有恒心,努力去做,无论多么困难的事,都可以成功。
类别用在“努力不懈”的表述上。
①读书、学习都要有磨杵成针的精神。
②磨杵成针靠的是坚持,而不是力气。
③想把学问做好,必须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。
④他靠著磨杵成针的毅力,终于完成博士学位。
⑤只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,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。
⑥他决定慢慢下功夫,用磨杵成针的毅力感动佳人芳心。
⑦求学、做事都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,不要想著一步登天。
⑧你是个脑筋灵活的人,只要肯磨杵成针,一定能得到好成绩。
⑨做任何事情,除了要有磨杵成针的精神,更要有合适的方法,才能取得佳绩。
-
磨
拼音 mó,mò 部首 麻 总笔画 16①摩擦。例如~刀。~墨。~练。~砺(摩擦使锐利,喻经受磨练)。~合。研~。~漆画。②阻碍,困难。例如~难( nàn )。好事多~。③消耗,消灭。例如~损。~耗。~灭。④拖延,耗时间。例如~缠。~功夫。 -
杵
拼音 chǔ 部首 木 总笔画 8①舂米或捶衣的木棒。例如~臼。砧~。~臼交(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)。②用长形的东西戳。例如~了他一拳。 -
成
拼音 chéng 部首 戈 总笔画 6①做好,做完。例如~功。完~。~就。~事。~交。~立。~婚。~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~人之美。玉~其事。②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。例如~形。~性。~人。自学~才。蔚然~风。③变为。例如长~。变~。④可以,能行。例如~,就这么办。⑤称赞人能力强。例如他办事麻利,真~。⑥够,达到一定数量。例如~年累( lěi )月。⑦已定的,定形的。例如~规。~俗。~见。~例。~竹在胸。⑧十分之一。例如增产三~。⑨平定,讲和:“会于稷,以~宋乱”。⑩姓。 -
针
拼音 zhēn 部首 钅 总笔画 7①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。例如~线。②细长像针的东西。例如时~。③用针扎治病。例如~灸。④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。例如~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