噤:闭口不作声;若:像;寒蝉:深秋的知了。
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。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。
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害怕不敢说话。
例子:他的话完了,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,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、面面相觑。(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十八章)
正音:“噤”,读作“jìn”,不能读作“jīn”;“蝉”,读作“chán”,不能读作“dāo”。
辨形:“噤”,不能写作“襟”、“禁”。
辨析:“噤若寒蝉”与“守口如瓶”有别:“噤若寒蝉”多指由于害怕而不敢作声;“守口如瓶”多指由于谨慎而不肯多说。
故事: 汉朝时期河南尹杜密为官清廉,依法办事,因得罪了宦官而免职回到颖川老家,他对国家大事还十分关心,批评刘胜太守退职回家对政事不闻不问,像寒冷天气下的蝉一样,只顾保全自己。汉灵帝时期,杜密重新被启用。
噤,闭口不作声。“噤若寒蝉”指像寒冷季节时的蝉,一声不响。比喻不敢说话。语本《后汉书・卷六七・党锢列传・杜密》。
【典源】
《后汉书・卷六七・党锢列传・杜密》
后密去官还家,每谒守令,多所陈托。同郡刘胜,亦自蜀郡告归乡里,闭门埽轨,无所干及。太守王昱谓[1]曰:“[2]清高士,公卿多举之者。”密知昱[3],对曰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[4]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今志义力行之贤而密达之,违道失节之士而密纠之,使明府赏刑得中,令问休扬,不亦万分之一乎?”昱惭服,待之弥厚。
[1]密:杜密,字周甫,东汉颍川人,生卒年不详。官至北海相,后去官还家。桓帝时拜尚书令,转太仆,以党事免。后复为太仆,坐党事被责问,自杀。
[2]刘季陵:即刘胜,东汉人,生卒年不详。
[3]激己:激,使有所感或变化。激己,希望他改变一下爱管闲事的习性。
[4]隐情惜己:隐瞒实情,以保全自身。
【典故】
寒冷季节时,听不到蝉叫声,所以古人用“寒蝉”来比喻不说话。据《后汉书・卷六七・党锢列传・杜密》载,东汉时杜密是一个正直敢言的人,他为官清正,执法严明。杜密去官回乡后,对政事仍十分关心,常向太守推举贤人,揭露恶行。当时有位与杜密同乡的高官刘胜,也辞官还乡。刘胜为人明哲保身,不问政事。有一天,太守王昱对杜密称赞刘胜是个不过问时政的清高之士。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爱管闲事,希望他改变一下习性,学习刘胜不过问时政。就说:“刘胜曾任大夫,现在退休了,每天仍接见不少重要人士,理当多关心政事。可是他知道有贤能的人,却不往上举荐;知道不好的事,也不肯向上通报。为了保全自己,像寒蝉似的不声不响,这是国家的大罪人啊!而我见到有志于正义、尽力行善的贤者就向您推荐,见到违背正道、丧失节操的人就向您纠举,使您赏罚得宜,英名远扬,报知遇于万一,实在不是我想多事啊!”太守听了杜密的话,对杜密又敬佩又惭愧,就待杜密更好了。后来“噤若寒蝉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不敢说话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六月霜》第一一回:“为什么既晓得秋女士的死是冤枉的,也是钳口结舌,噤若寒蝉,独不肯发一句公论出来?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不敢说话。
类别用在“闭口不语”的表述上。
①道不行则隐,莫怪我噤若寒蝉,不谈国事。
②我就是了解祸从口出的道理,所以才噤若寒蝉。
③老将军一生气,全场立即噤若寒蝉,鸦雀无声。
④平日高谈阔论,但该他们说话时,却又噤若寒蝉。
⑤母亲只用眼角一瞄,我们马上闭紧嘴巴,噤若寒蝉。
⑥爸爸正在气头上,大家都噤若寒蝉,深怕再惹他生气。
⑦当知识分子对政治都噤若寒蝉时,国家的活力也就丧失掉了。
⑧这国家如此不自由民主,也难怪大家噤若寒蝉,不敢发表言论。
⑨在这关键时刻,你要作一个谠论直发的勇者,还是噤若寒蝉的懦夫?
⑩夫妻两人吵得正凶,却忽略了脸色发白,噤若寒蝉的孩子,瑟缩地躲在墙角。
【辨识】
形音噤,音jìn,闭嘴不作声。不可写作“禁”。
-
噤
拼音 jìn 部首 口 总笔画 16①闭口不说话。例如~口。~声。~若寒蝉。②因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。例如~战。寒~。 -
若
拼音 ruò,rě 部首 艹 总笔画 8①如果,假如。例如~果。倘~。假~。天~有情天亦老。②如,像。例如年相~。安之~素。旁~无人。置~罔闻。门庭~市。③你,汝。例如~辈。“更~役,复~赋,则何如?”④约计。例如~干( gān )。~许。⑤此,如此:“以~所为,求~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⑥顺从:“曾孙是~。”⑦指“海若”(古代神话中的海神):“望洋向~而叹。”⑧指“若木”(古代神话中的树名)。⑨指“杜若”(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):“沐兰泽,含~芳”。~英(“杜若”的花)。⑩文言句首助词,常与“夫”合用:“~夫阴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⑪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,表示事物的状态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~”。 -
寒
拼音 hán 部首 宀 总笔画 12①冷,与“暑”相对。例如~冬。~色。~衣。~冽。~带。~战。~噤。~食(节名,在清明前一天。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,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“寒食”)。~喧。~来暑往。唇亡齿~。②害怕。例如~心。③穷困,有时用作谦辞。例如~门。~伧。~舍。~窗(喻艰苦的学习环境)。~酸。~士(旧指贫穷的读书人)。 -
蝉
拼音 chán 部首 虫 总笔画 14①昆虫,种类很多,雄的腹面有发声器,叫的声音很大。例如~联。~蜕。~韵(蝉鸣)。寒~。金~脱壳。②古代的一种薄绸,薄如蝉翼。例如~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