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陈设、器物或艺术品)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。古香: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。
出处:宋・陆游《小室》:“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定语、宾语;形容艺术品等。
例子:你可以从明亮的窗玻璃后面看到古色古香的字画、瓷器、铜鼎和小铜佛等等。(徐迟《真迹》)
正音:“色”,读作“sè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歇后语: 战国时期的酒坛子 —— 古色古香
形容具有古旧典雅色彩和情调的书画、或造型仿古的器物、建筑、艺术品等。#语本宋・赵希鹄《洞天清禄集》。
【典源】
#宋・赵希鹄《洞天清禄集》(据元・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・卷一八・叙画》引)[1]
古画色黑或淡黑,则积尘所成,自有一种古香可爱。若伪作者,多作黄色而鲜明,不尘暗,此可辨也。
[1]典故或见于宋・米芾《画史》、宋・陆游〈小室〉诗。
■宋・米芾《画史》
开轴多有湿臭气,檀犀同匣,共发古香。纸素既古,自有古香也。
■宋・陆游〈小室〉诗(据《陆放翁全集・剑南诗稾・卷七八》引)
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(古香,见米元章书画史)。尺池鱼鱍鱍,拳石树苍苍。老去身犹健,秋来日自长。养生吾岂解,嬾或似嵇康。
【典故】
赵希鹄,南宋理宗时人,生卒年不详。所著《洞天清禄集》,是一本关于考察、鉴赏古文物的作品。依中国的传统说法,文具也叫文房器物,赵希鹄在书中列了十项之多,有古琴、古砚、古钟鼎彝器、怪石、笔、墨、纸、画等,同时论述了鉴赏、收藏、装裱等方面的经验。赵希鹄提及辨别画作真伪的方法:古画会因为时日久远,沾染灰尘,而呈现黑色或淡黑色,因此散发出一种古雅的色彩和情调,具有独特的气味。如果是后人仿作的,则多为黄色而且色彩鲜明,没有任何的灰尘与暗淡的色泽。后来“古色古香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调的书画、器物、建筑、艺术品等。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有出现“古香”一词,如北宋・米芾《画史》:“开轴多有湿臭气,檀犀同匣,共发古香。纸素既古,自有古香也。”此处指的是画轴中的画纸,因受湿气影响,久而久之就散发出一种古香。南宋・陆游的〈小室〉诗:“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。”则是指书本发出古雅的幽香。所以“古香”在古代就已用来泛指各种书、画所独特散发出的一种古雅气味。
【书证】
- 01.清・黄丕烈〈小字录题记〉:“兹册古色古香,初入眼,疑为旧刻,故书友欲以充宋元版。”
- 02.清・黄丕烈《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编・卷三・子部・麈史》:“是书虽非毛氏所云何元朗本及伊舅氏仲木本,然古色古香,溢于楮墨,想不在二本下也。”
- 03.《天禄琳琅书目・卷三・六臣注文选》:“此书亦前版,而摹印并出一时,古色古香,竟成鼎峙。”
- 04.清・钱大昕〈跋宋拓钟鼎款识〉:“干降乙卯嘉平月,吴门蒋春皋携此册相示,古色古香,允为希世之宝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具有古旧典雅色彩和情调的书画、或造型仿古的器物、建筑、艺术品等。
类别用在“古典雅致”的表述上。
①你这幅古色古香的字画,看来价值不菲。
②这座兰亭园修葺得古色古香,真有曲水流觞的感觉。
③房间内摆上这几张太师椅,显得古色古香,别有气氛。
④这间闽南风格的古屋,整个格局透露出古色古香的气度。
⑤故宫博物院典藏的文物,都是古色古香的稀世珍宝。
⑥这家餐厅装潢得古色古香,颇具传统园林之胜,难怪总是高朋满座。
-
古
拼音 gǔ 部首 口 总笔画 5①时代久远的,过去的,与“今”相对。例如~代。~稀(人七十岁的代称,源于杜甫《曲江》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)。~典。~风。~训。~道(a.指古代的道理;b.古朴;c.古老的道路)。②古体诗的简称。例如五~(五言古诗)。七~(七言古诗)。③姓。 -
色
拼音 sè 部首 色 总笔画 6①由物体发射、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。例如颜~。~彩。~相( xiàng )。~调( diào )。②脸上表现出的神气、样子。例如脸~。气~。~厉内荏。③情景,景象。例如行~匆匆。景~宜人。④种类。例如各~用品。⑤品质,质量。例如音~。成~。足~纹银。⑥妇女美貌。例如姿~。~艺。⑦情欲。例如~情。好( hào )~。 -
香
拼音 xiāng 部首 香 总笔画 9①气味好闻,与“臭”相对。例如~味。~醇。芳~。清~。②舒服。例如睡得~。③味道好。例如这鱼做得真~。④受欢迎。例如这种货物在农村~得很。⑤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。例如麝~。灵猫~。龙涎~。檀~。沉~。⑥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。例如~闺。~艳。⑦祭祖、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。例如~火。烧~拜佛。~炉。~烛。⑧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