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,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
用法:复句式;作分句;指不值得小题大作。
例子:“割鸡焉用牛刀”?不劳温侯亲往,吾斩众诸侯首级,如探囊取物耳。(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)
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处理小事,毋需大才。语出《论语・阳货》。△“牛刀小试”、“武城弦歌”
【典源】
《论语・阳货》
子[1][2],闻[3]之声。夫子[4]而笑,曰:“割鸡焉用牛刀?”子游对曰:“昔者,偃也闻诸夫子曰:『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也。』”子曰:“二三子!偃之言是也,前言戏之耳!”
[1]之:前往。
[2]武城:春秋鲁国城邑。当时子游为武城宰。
[3]弦歌:弦乐歌声喻以礼乐教化群众。
[4]莞尔:微笑的样子。莞,音wǎn。
【典故】
春秋吴国人言偃,字子游,是孔子的学生,以文学著称。他在担任鲁国武城首长时,用礼乐教化百姓。有一天,孔子到武城,听到武城一片弦乐歌声,便微微笑说:“割鸡焉用牛刀?”意思是: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,以此来调侃子游,治理武城这么一个小地方,还须大费周章地动用礼乐教化吗?子游听后则回答说:“我曾经听老师您说过:『做官的学道,就会爱恤人民;老百姓学道,就会容易接受指挥。』”孔子立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话是对的,自己刚才不过是说笑罢了。后来“割鸡焉用牛刀”被用来比喻处理小事,毋需大才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,夫子莞尔而笑,曰:『割鸡焉用牛刀?』”(源)
- 02.元・尚仲贤《单鞭守槊》第二折:“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,小将那消大帅收。”
- 03.《水浒传》第六三回:“割鸡焉用牛刀,自有战将建功,不必主将挂念。”
- 04.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言未绝,吕布背后一人高声出曰:『割鸡焉用牛刀?』不劳温侯亲往。”
- 05.《封神演义》第四○回:“太师用兵多年,如今为何颠倒!料西岐不过是姜尚、黄飞虎等,『割鸡焉用牛刀』?”
- 06.《冷眼观》第二四回:“这么一点点子事,也值得用起中西合参的史笔来,人家说『割鸡焉用牛刀』,你直是扑个把苍蝇,要用起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子来了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处理小事,毋需大才。
类别用在“方法失当”的表述上。
①割鸡焉用牛刀,区区小事,何敢有劳大驾?
②哇!割鸡焉用牛刀?这点小事竟然还劳驾您老亲自出面!
③“割鸡焉用牛刀”这句话,常被用来说明小事情根本不须费那么大的劲儿去处理。
④这么一点东西而已,割鸡焉用牛刀,何必要动用大卡车,我家那辆小货车就行了。
⑤他向经理自告奋勇地说:“割鸡焉用牛刀?这种小事只须由我出面就可圆满解决。”
⑥应付今日这种小场面,割鸡焉用牛刀,让他们几个小徒弟负责,大师傅您在一旁休息即可。
⑦古人不是说过“割鸡焉用牛刀”吗?像你这样有高学位的大才,来干这小差事,不觉得很冤枉!
-
割
拼音 gē 部首 刂 总笔画 12①切断,截下,划分出来。例如~让。~地。~弃。~舍。~除。~断。~裂。~据。交~。~鸡焉用牛刀(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)。②灾害。例如天降~于我家。 -
鸡
拼音 jī 部首 又 总笔画 7◎家禽,品种很多,翅膀短,不能高飞;雄性能报晓,雌性能生蛋。例如公~。母~。~雏。 -
焉
拼音 yān 部首 灬 总笔画 11①与介词“于”加代词“是”相当。例如心不在~。不复出~。②乃,才。例如必知乱之所自起,~能治之。③文言疑问词,怎么,哪儿。例如且~置土石?④文言助词。例如又何戚~。 -
用
拼音 yòng 部首 用 总笔画 5①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。例如使~。~心。~兵。~武。②可供使用的。例如~品。~具。③进饭食的婉辞。例如~饭。④花费的钱财。例如费~。~项。~资。⑤物质使用的效果。例如功~。有~之才。⑥需要(多为否定)例如不~多说。⑦因此。例如~此。 -
牛
拼音 niú 部首 牛 总笔画 4①牛,哺乳动物,体型较大,肩部隆起,颈部长有短鬃毛,尾巴末端生长着长毛。牛的四肢强健有力,善于奔跑和跳跃。牛在人类社会中常被用来骑乘或拉车运输物品。常见的量词有“匹”,如“一匹牛”。在成语中,有“骏牛”表示健壮的牛,“牛到成功”寓意成功即将到来,“牛首是瞻”比喻跟随别人的行动。②牛也有表示“大”的意思,如“牛蜂”指体型较大的蜂,“牛勺”表示容量较大的勺子。③牛,还是一个姓氏,在我国姓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。 -
刀
拼音 dāo 部首 刀 总笔画 2①用来切、割、斩、削、砍、刺、铡的工具。例如~子。~兵。~法。剪~。镰~。②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。例如一刀合一百张。③古代的一种钱币,因其形如刀故称。例如~币。④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