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比喻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。
出处:参见“半路出家”。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。
例子:茅鹿门先生,文章擅海内……晚喜作诗,自称半路修行,语多率易。明·朱国祯《晚幢小品·俚诗有本》
即“半路出家”。见“半路出家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半路出家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半路”是指一直从事某种事情,中途突然改变初衷,所以叫半路;“出家”是指剃度为僧尼。“半路出家”则是指原本并无此意,中途才改变心意出家,比起原本即出家者,道行自然较浅。所以“半路出家”不仅有中途转业改行的意思,也有比较不太专业的意思。例如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中,就用了此语。《京本通俗小说》一般认为是南宋时代说话人的话本,而其中的〈错斩崔宁〉可说是宋代话本中著名的公案小说。冯梦龙将其收入《醒世恒言》中,并更改题目,名为〈十五贯戏言成巧祸〉。故事是一椿冤案,警惕为官者不可率意审案,随便用刑,导致错杀无辜。南宋高宗时,有位官人刘贵,祖上原本家境不错,传到他手中,却因为时运不济,陷入穷困。后来他觉得读书无用,中途改行做生意。但是就好像半路出家一般,从商对他来说,更加不适合,于是没多久就亏损本钱了。他向丈人借了十五贯钱,准备东山再起,而且将妻子王氏留在娘家,待重新开张再将她接回。回家途中他喝了些酒,敲门许久,小妾陈二姐才来开门;一来因为有些酒意,二来怪她开门太慢,于是开玩笑地说,已将她卖给了人家,得了十五贯钱。陈二姐信以为真,心想应该先回家告诉父母,于是待刘贵睡著后,趁夜收拾包袱起程。途中遇到刚从城里卖了丝绸要回家的青年崔宁,正好同路,于是二人结伴同行。不料,当夜刘贵家中遭窃,小偷不仅拿了那十五贯钱,情急之下,更杀了刘贵。天明之后,左邻右舍发现,赶紧追回陈二姐和崔宁。官府查办时,因为崔宁身上刚好有贩卖丝绸所得的款项十五贯钱,误认是二人谋杀了刘贵,因此屈打成招,处以死刑。“半路出家”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中途转业改行,亦用来指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朱国祯《涌幢小品・卷二二・俚诗有本》:“晚喜作诗,自称半路修行,语多率易。”
-
半
拼音 bàn 部首 十 总笔画 5①二分之一。例如~圆。~百(五十,多指岁数)。②不完全的。例如多~。~岛。~透明。~脱产。③在中间。例如~空。~路上。~夜。④喻很少。例如一星~点。 -
路
拼音 lù 部首 足 总笔画 13①道,往来通行的地方。例如道~。公~。水~。陆~。~途。~程。~人(行路的人,喻不相干的人)。狭~相逢。②思想或行动的方向、途径。例如思~。生~。出~。~子。~数( shù )。③方面,地区。例如外~货。各~人马。④种类。例如一~货色。⑤大,正:“厥声载~”。~门(宫室最内的正门)。~车(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)。~舆(古代君主所乘的车)。~寝(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)。⑥车。例如筚~。乘~。⑦姓。 -
行
拼音 háng,xíng 部首 彳 总笔画 6①行列。例如字里~间。罗列成~。②兄弟姐妹的次弟;排行。例如我~二,你~几?③步行的阵列。④量词。用于成行的东西。例如泪下两~。⑤某些营业所。例如银~。花~。商行。⑥行业。例如同~。各~各业。⑦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。例如~棉袄。~几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