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比比皆是的解释
jiē shì

比比皆是

bǐ bǐ jiē shì

ㄅㄧˇ ㄅㄧˇ ㄐㄧㄝ ㄕˋ

举目皆是 俯拾即是 比比皆然 触目皆是

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屈指可数 绝无仅有

比比皆是的意思

比比:一个挨一个;引申为处处;到处;皆:全部。
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;很多。

出处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:“自后世恶直好佞,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;用于人与物。

例子上自朝廷,下至草野,比比皆是(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)

正音“皆”,读作“jiē”,不能读作“jié”。

辨形“是”,不能写作“事”。

辨析比比皆是”和“俯拾即是”;都形容为数很多;到处都有;有时可通用。但“比比皆是”可用于大的事物;如“建筑物”、“人”等;“俯拾即是”可用于地上的小东西;如“石头”、“贝壳”等;偏重在“很容易拾到”。

歇后语 乡下人挑高粱 —— 比比皆是

谜语 1.(谜底:比比皆是)
2.(谜底:比比皆是)
3. 复试全对 (谜底:比比皆是)

比比皆是的详细解释

比比,每每、频频。“比比皆是”形容到处都是。语本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。△“比肩皆是”、“摩肩接踵”、“触目皆是”

【典源】

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

张仪说秦王曰:“臣闻之,弗知而言为不智,知而不言为不忠。为人臣不忠当死,言不审亦当死。虽然,臣愿悉言所闻,大王裁其罪。臣闻,天下阴燕阳魏,连荆固齐,收余韩成从,将西南以与秦为难。臣窃笑之。……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,不攻无攻相事也。出其父母[1]之中,生未尝见寇也,闻战[2],犯白刃,蹈[3],断死于前者[4]是也。……”

注解

[1]怀衽:怀抱,胸前衣襟。衽,衣襟。

[2]顿足徒裼:以脚跺地,空手露体。徒,空。裼,音,袒露。

[3]煨炭:热灰火炭。煨,音wēi,热灰。

[4]比比:宋鲍彪本《战国策》“比”下多一“比”字,兹据补。

【典故】

张仪是战国时代有名的谋士,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里记载他游说秦惠王,向秦王分析当时的国际情势,提出自己的连横政策,以打破六国合纵之约,进而统一天下。他认为六国普遍国库空虚,赏罚不明,以致军民到了战场上,看到敌人都四处逃散,然后怪罪人民不能效忠。其实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,赏罚不明确所造成的。而秦国制度完备,信赏必罚,人民“闻战顿足徒裼,犯白刃,蹈煨炭,断死于前者比是也”,意谓:人民都勇于赴死,为国家效命,不怕刀枪火炭,断然战死沙场之人“比比是也”。因此,秦国有实力并吞六国,只要政策得当。就用“比肩”来表示很多。后来“比比皆是”这个成语就从“比是也”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到处都是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朱弁《曲洧旧闻》卷七:“秉笔之士所用故实,有淹贯所不究者,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从来者,譬侏儒观戏,人笑亦笑。谓众人决不误我者,比比皆是也。”
  • 02.宋・富弼〈论辨邪正〉:“其有在方策者,比比皆是,不可殚引。”
  • 03.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四:“自后世恶直好佞,以直言贾祸者,比比皆是。”
  • 04.《宋史・卷四二二・李知孝列传》:“趣召之人,率皆迟回,久而不至,以要君为高致,以共命为常流,可行而固不行,不疾而称有疾,比比皆是,相扇成风。”
  • 05.元・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・卷六・丧师衰绖》:“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,比比皆是。”
  • 06.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,上至朝廷,下至草野,比比皆是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到处都是。

类别用在“处处皆是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如今社会富裕了,住高楼、开汽车的人比比皆是

在你们山上难得一见的乌鱼子,在我们这渔港比比皆是

像他这种擅长电脑打字的人才比比皆是,有什么好骄傲的?

在纯朴的乡下,乐善好施的人比比皆是,让人觉得很有人情味。

这种样式的产品比比皆是,你不必急于买下,货比三家不吃亏呢!

我们一走进会场,各种精雕细琢的玉器比比皆是,令人目不暇给。

一到周年庆,百货公司里的折扣品比比皆是,看得顾客心动不已。

这个人的语文能力太差,写起文章来,不但词句有欠顺畅,而且错别字比比皆是

【辨识】

同义“比比皆是”及“触目皆是”都有到处都是的意思。

异义“比比皆是”适用范围较广;“触目皆是”强调放眼所见。

例句
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例句
像他这种擅长电脑打字的人才比比皆是,有什么好骄傲的?
经过战争的洗礼后,整座城陷入一片死寂,断垣残壁的景象触目皆是,令人不胜唏嘘。
“比比皆是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较量高低、长短、远近、好坏等。例如~赛。~附。对~。评~。②能够相匹。例如今非昔~。无与伦~。③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。例如三~二。④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、分数等关系。例如~例。~值。⑤譬喻,摹拟。例如~如。~方。~兴( xìng )(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。“比”是譬喻;“兴”是烘托)。~画。~况(比照,相比)。⑥靠近,挨着。例如~~(一个挨一个,如“~~皆是”)。~肩继踵。~邻。鳞次栉~。⑦和,亲。例如~顺。⑧及,等到。例如~及。
  • 拼音 jiē 部首总笔画 9
    ◎全,都。例如~大欢喜。人人~知。放之四海而~准。
  • 拼音 shì 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表示解释或分类。例如他~工人。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~鲁迅。②表示存在。例如满身~汗。③表示承认所说的,再转入正意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。例如诗~好诗,就是太长了。④表示适合。例如来的~时候。⑤表示任何。例如凡~。~活儿他都肯干。⑥用于问句。例如他~走了吗?⑦加重语气,有“的确”、“实在”的意思。例如天气~冷。⑧对,合理,与“非”相对。例如~非。他说的~。实事求~。⑨认为对。例如~古非今。各行其~。深~其言。⑩表示应承或同意(单说一个“是”字)例如~,我就去。⑪这,此。例如~日。~可忍,孰不可忍。比比皆~。⑫助词,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。例如惟你~问。惟利~图。⑬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