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新领异的意思
指创立新意,提出独特的见解。
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王逸少作会稽,初至,支道林在焉。孙兴公谓王曰:‘支道林拔新领异,胸怀所及乃自佳,卿欲见不?’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提出新异的观点。
例子:公风神英迈,意气倾倒,拔新领异之谈,登峰造极之理,萧然如晋、宋间人物。(《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》)
故事: 晋朝时期,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,孙兴公推荐支道林,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。王羲之自傲不愿与支道林交谈。支道林默默地退出。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,就和他谈起了《庄子·逍遥游》,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,王羲之十分佩服。
拔新领异的详细解释
犹“标新立异”。见“标新立异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标新立异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《庄子》一书是战国时庄周所撰。晋代的向秀曾经替《庄子》作注,可惜还没完成就死了,郭象接替他完成注释的工作。同时期也有很多著名学者研究〈逍遥游〉,但没有人的见解可以超越他们,直到支道林的出现。根据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记载,支道林曾经和冯怀在白马寺谈天,席中聊到《庄子・逍遥游》。支道林对〈逍遥游〉这篇的见解新奇独到,不但“标新理”而且“立异义”,不仅超越了向秀和郭象两人,更是那些著名学者探索追求不及的。同样在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中另有一篇则载,孙兴公对王羲之称赞支道林说:“支道林拔新领异,胸怀所及,乃自佳。”王羲之刚开始不以为,待亲耳听闻支道林论〈逍遥游〉,果然一听就不想离开。《世说新语》这两篇原文中的“标新理”、“立异义”,及“拔新领异”,后来演变成“标新立异”这句成语,用来形容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,以表示与众不同。
【书证】
- 01.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支道林拔新领异,胸怀所及,乃自佳,卿欲见不?”(源)
- 02.宋・杨万里〈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〉:“公风神英迈,意气倾倒,拔新领异之谈,登峰造极之理,萧然如晋、宋间人物。”
“拔新领异”单字拆分
-
拔
拼音 bá 部首 扌 总笔画 8①抽,拉出,连根拽出。例如~腿。~草。~牙。~苗助长。②夺取军事上的据点。例如连~数城。③吸出。例如~毒。~火罐儿。④选取,提升。例如提~。~擢。⑤超出,高出。例如海~。挺~。~地(山、树、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)。~尖儿。出类~萃。⑥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。例如把西瓜放在冰水里~一~。⑦改变。例如坚韧不~。心志不可~。 -
新
拼音 xīn 部首 斤 总笔画 13①刚有的,刚经验到的;初始的,没有用过的,与“旧”、“老”相对。例如~生。~鲜。~奇。~贵。~绿。~星。~秀。~闻。~陈代谢。②性质改变得更好,与“旧”相对。例如改过自~。推陈出~。③不久以前,刚才。例如~近。④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。例如~时代。~社会。~观念。~思维。⑤称结婚时的人或物。例如~娘。~郎。~房。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。⑦姓。 -
领
拼音 lǐng 部首 页 总笔画 11①颈,脖子。例如引~而望。②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。例如衣~。~口。~结。~带。~章。③事物的纲要。例如~袖。要~。提纲挈~。④带,引,率( shuài )例如带~。率( shuài )~。~头。~衔。⑤治理的,管辖的。例如~海。~空。~土。~域。占~。⑥接受,取得。例如~奖。~命。~款。~教( jiào )。招~。⑦了解,明白。例如~悟。~略。心~神会。⑧量词,用于衣服、席、箔等。例如一~席。⑨同“岭”,山岭。 -
异
拼音 yì 部首 廾 总笔画 6①不同的。例如~乎。~说。~常。~己(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)。~端(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,如“~~邪说”)。~化。~性。~样。大同小~。~曲同工。②分开。例如离~。~居。③另外的,别的。例如~日。~地。~国。~乡。~类。④特别的。例如奇~。~闻。~彩。奇才~能(特殊的才能)。⑤奇怪。例如惊~。诧~。怪~。
常用导航
按组合查询
按结构查询
按分类查询
最新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