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包藏奸心的解释
bāo cáng jiān xīn

包藏奸心

bāo cáng jiān xīn

ㄅㄠ ㄘㄤˊ ㄐㄧㄢ ㄒㄧㄣ

包藏祸心

包藏奸心的意思

犹言包藏祸心。

出处三国・魏 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刘表自以为宗室外,包藏奸心,乍前乍却,以观世事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。

谜语 奸包 (谜底:包藏奸心)

包藏奸心的详细解释

犹“包藏祸心”。见“包藏祸心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包藏祸心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据《左传・昭公元年》载,春秋时期,郑国是个小国,想和大国楚国保持良好关系,于是郑国大夫公孙段便将女儿许配给楚国公子围。但楚国其实想利用这个机会进入郑国首都,把郑国灭掉,所以当天公子围率领一大队楚国士兵前往。郑国大夫子产觉得情况不对,便派子羽前去阻止楚国进城,子羽说:“我们的城池太小了,容不下那么多人,就在城外举行婚礼吧!”但楚人以为如此不合礼法,坚持要进城。子羽只好直接了当地说:“我们国家狭小并不是罪过,但若依赖大国而一点防范之心都没有,那就是罪过了。我们本来希望联姻后,可以靠大国的力量安定自己,你们恐怕只是包藏祸心,前来算计我们吧!”楚人知道他们的诡计早被看穿,只好放弃原有的计划,但为了保持颜面,仍坚持进城迎娶,答应不携带武器,郑国这才放行。后来子羽话中的“包藏祸心”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比喻怀藏诡计,图谋害人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三国志・卷一・魏书・武帝纪一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武故事》:“又刘表自以为宗室,包藏奸心,乍前乍却,以观世事,据有当州。孤复定之,遂平天下。”
“包藏奸心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bāo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用纸、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。例如~装。~饺子。②包好了的东西。例如邮~。背( bèi )~。③装东西的袋。例如书~。皮~。④容纳在内,总括在一起。例如~括。~举(总括)。~容。~涵。~罗万象。无所不~。⑤总揽,负全责。例如~销。~揽。⑥保证。例如~赔。~在我身上。⑦约定的,专用的。例如~饭。~工。⑧围。例如~围。~剿。⑨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。例如~子。糖~儿。⑩身体上肿起的疙瘩。例如脓~。⑪姓。
  • 拼音 cáng,zàng 部首总笔画 17
    ①隐避起来。例如埋~。包~。~奸。~匿。隐~。蕴~。~污纳垢。②收存起来。例如收~。~品。~书。储~。
  • 拼音 jiān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阴险,虚伪,狡诈。例如~人。~狡。~刁。~佞。~雄。~智(为非作歹的心计)。藏( cáng )~。②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。例如~细。内~。③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。例如~淫。强~(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,如“~~民意”)。通~。
  • 拼音 xīn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例如~包。~律。~衰。~悸。②中央,枢纽,主要的。例如~腹。中~。③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。例如~理。~曲。~魄。~地。~扉。衷~。~旷神怡。人~惟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