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:离开;井:古制八家为井;引申为乡里、家宅。
离开乡里。常指被迫远离家乡;到外地谋生。
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三折:“背井离乡,卧雪眠霜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得已而离别家乡。
例子:背井离乡,卧雪眠霜。(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三折)
正音:“背”,读作“bèi”,不能读作“bēi”。
辨形:“井”,不能写作“景”。
歇后语: 挑水的逃荒 —— 背井离乡
谜语: 逃荒 (谜底:背井离乡)
即“离乡背井”。见“离乡背井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离乡背井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离乡背井”的“井”,指周代的井田制度。周代以地一方里画成九区,由八家各占百亩,称为私田,中间百亩为公田,因形如井字,故称为“井田”。古代人民生活单纯,安土重迁,生老病死都很少离开耕种的田地,所以“井”引申为乡里的意思。背,音bèi,做动词,离开的意思,“背井”即为离开家乡。在《古尊宿语录》中,本作“离乡涉井”。《古尊宿语录》共四八卷,由释赜藏主编,是南宋初年的一部禅宗语录。“尊宿”是佛教用语,指年高德劭的高僧。其中收录了神晏禅师的语录集《鼓山先兴圣国师和尚法堂玄要广集》。神晏禅师,唐末五代僧,生卒年不详,大梁人。于雪峰义存门下参悟,得其心印。闽帅王延彬建鼓山涌泉禅院,请神晏禅师入住,在此宏法三十余年。谥号“兴圣国师”。在所引典源中,神晏认为,世间男女接触佛教,看到许多的经籍,便埋首研究。如此一来,非但不能得到正道,反而被文字的枷锁所捆绑,无法解脱。因此他鼓励求道者应该离开故乡,到外地去求访得道名师,亲身追求正道,如此才不会被经典文字所迷惑。后来“离乡背井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离开故乡,在外地生活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高濂《玉簪记》第一六出:“小生看此溶溶夜月,悄悄闲庭,背井离乡,孤衾独枕,好生烦闷!”
- 02.明・贾仲名《升仙梦》第三折:“今日个背井离乡,几时得任满还家?”
-
背
拼音 bèi,bēi 部首 月 总笔画 9①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。例如~脊。~包。~影。②物体的后面或反面。例如~面。刀~。~后。~景。③用背部对着,与“向”相对。例如~光。人心向~。④向相反的方向。例如~地性(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)。~道而驰。⑤避开,离开。例如~地。~井离乡。⑥凭记忆读出。例如~书。~诵。~台词。⑦违反。例如违~。~离。~信弃义。⑧不顺。例如~运。~兴( xìng )。⑨偏僻。例如~静。⑩听觉不灵。例如耳~。 -
井
拼音 jǐng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。水~。临渴掘~。②形状像井的。例如天~。油~。③整齐,有秩序。例如~然。~~有条。④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⑤姓。 -
离
拼音 lí 部首 亠 总笔画 10①相距,隔开。例如距~。太阳是~地球最近的恒星。②离开,分开。例如分~。~别。~家。~散( sàn )。~职。~异。~间( jiàn )。支~破碎。③缺少。例如办好教育~不开教师。④八卦之一,符号是“☲”,代表火。⑤古同“罹”,遭受。⑥古同“缡”,妇女的佩巾。⑦〔~~〕形容草木茂盛,如“~~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。⑧姓。 -
乡
拼音 xiāng 部首 乙 总笔画 3①泛指城市外的区域。例如~村。穷~僻壤。②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。例如家~。故~。~井。~里(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; ➋同乡的人)。~党(乡里)。~试。③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,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