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按兵不动的解释
àn bīng dòng

按兵不动

àn bīng bù dòng

ㄢˋ ㄅㄧㄥ ㄅㄨˋ ㄉㄨㄥˋ

按兵不動

以逸待劳 按甲不出 按甲休兵 裹足不前

冲锋陷阵 闻风而动 雷厉风行

按兵不动的意思

按:止住。
控制住军队;暂不行动;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。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。

出处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召类》:“赵简子将袭卫,使史默往睹之。期以一月,六月而后反……赵简子按兵而不动。”

用法兼语式,作谓语、定语;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或暂时不做。

例子又听得寨前炮响,史文恭按兵不动,只要等他入来,塌了陷坑,山后伏兵齐起,接应捉人。(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八回)

正音“不”,读作“bù”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
辨形“按”,不能写作“安”。

歇后语 下象棋不走卒 —— 按兵不动

谜语 休战 (谜底:按兵不动)

故事 春秋末,卫国被迫与晋国结盟,成为晋国的附庸国。卫灵公为改变现状,与齐景公缔盟。晋国不能容忍卫国的行为,赵鞅派史默潜伏卫国。史默半年后回国报告说卫国启用贤臣蘧伯为相国,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出谋划策,赵鞅就按兵不动。

按兵不动的详细解释

暂时停止军事行动,有观望形势的意思。#语本《荀子・王制》。后用“按兵不动”形容暂时不采取行动。

【典源】

#《荀子・王制》[1]

具具而王,具具而霸,具具而存,具具而亡。用万乘之国者,威彊之所以立也,名声之所以美也,敌人之所以屈也,国之所以安危臧否也,制与在此,亡乎人。……诚以其国为王者之所,亦王;以其国为危殆灭亡之所,亦危殆灭亡。[2]之日,[3]以中立无有所偏而为[4][5][6]无动,以观夫暴国之[7]也。案平政教,审节奏,砥砺百姓,为是之日,而兵剸天下劲矣。案然修仁义,伉隆高,正法则,选贤良,养百姓,为是之日,而名声剸天下之美矣。权者重之,兵者劲之,名声者美之。夫尧、舜者,一天下也,不能加毫末于是矣。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《吕氏春秋・恃君览・召类》。

[2]殷:富足、富裕。

[3]案:同“安”,语助词。

[4]纵横之事:合纵与连横的事情。比喻外交之事。

[5]偃然:停止、平息的样子。偃,音yǎn

[6]案兵:亦作“按兵”,止兵不动。

[7]相卒:相抵触、相对抗。

参考

《吕氏春秋・恃君览・召类》

赵简子将袭卫,使史默往睹之,期以一月,六月而后反。赵简子曰:“何其久也?”史默曰:“谋利而得害,犹弗察也。今蘧伯玉为相,史䲡佐焉,孔子为客,子贡使令于君前,甚听。《易》曰:『涣其群,元吉。』涣者,贤也;群者,众也;元者,吉之始也;涣其群元吉者,其佐多贤也。”赵简子按兵而不动。凡谋者疑也,疑则从义断事。从义断事则谋不亏,谋不亏则名实从之。

【典故】

荀子,名况,战国时赵人。学说本于孔子,主张礼治而倡性恶之说。在〈王制〉篇中,主要阐述成就圣王的制度、管理天下的方法,以及导致国家兴亡的缘由,以供君王作为借镜。典源节录的这一段,荀子主张:国家富足强盛时,要采取中立的态度,不要为了合纵连横这类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,并停止军事行动,在一旁等候观看那些残暴不仁的国家彼此争斗即可。后来“按兵不动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暂时不采取行动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吕氏春秋・恃君览・召类》:“赵简子将袭卫,使史默往睹之,期以一月,六月而后反。……赵简子按兵而不动。”
  • 02.《新五代史・卷二三・梁臣传・王景仁》:“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,友宁夜击其一栅,栅中告急,趣景仁出战,景仁按兵不动。”
  • 03.《水浒传》第六八回:“史文恭听了,又分拨人去帮助曾索。又听得寨前砲向。史文恭按兵不动,只要等他入来,塌了陷坑。山后伏兵齐起,接应捉人。”
  • 04.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(何)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,卓按兵不动。”
  • 05.《封神演义》第八七回:“子牙著实伤悼,对众门人曰:『今高兰英有太阳神针,射人二目,非同小可,诸将俱要防备。』故此按兵不动,再设法以取此县。”
  • 06.《隋唐演义》第三九回:“杨义臣出师已久,未有捷音,按兵不动,意欲何为?”
  • 07.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九回:“幕府里面子上虽含糊答应,暗地里却给他个按兵不动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暂时不采取行动。

类别用在“静止观望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上级早已把任务交下,为何过了几个月,你们还是按兵不动

这事极为可疑,我劝你还是暂时按兵不动,看看后续发展再说吧!

他这个人老奸巨猾,表面上按兵不动,暗地里花招不断,让我吃了不少闷亏。

对方不清楚我们的底细,只要耐住性子,按兵不动,他们是不敢轻易出手的。

不管对方如何叫骂,他仍是无动于衷,按兵不动,反而使敌人心中产生疑虑。

各个加油站都纷纷降价促销,只有这个加油站仍然按兵不动,不知在打什么算盘?

“按兵不动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àn 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用手或手指压。例如~铃。~键。~钮。~脉。~摩。②止住。例如~捺。~耐。~压。③依照。例如~照。~理。~例。~说。~质论价。④考查,研求。例如~验(审查验证)。~察(稽查审察)。⑤(编者、作者等)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。例如~语。编者~。
  • 拼音 bīng 部首总笔画 7
    ①武器。例如~器。~刃。~不血刃(兵器上面没有沾血,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)。②战士,军队。例如~士。~卒。~丁。~戎相见(指武装冲突)。③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。例如~法。~家。~机。~衅(战争的争端)。~书。~谏(进谏时以武力要挟,迫使必从)。~荒马乱。~贵神速。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 dòng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,与“静”相对。例如变~。波~。浮~。振~(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,不断作往复运动。亦称“振荡”)。震~(①颤动或使颤动,如“门窗~~了一下”;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,如“~~全国”)。②使开始发生。例如发~。③使用。例如~用。~武。~问(客套话,请问)。④使起作用或变化,使感情起变化。例如感~。~人心弦。娓娓~听。~容。⑤吃(多用于否定式)例如这几天不~荤腥。⑥非静止的。例如~画。⑦可变的。例如~产。⑧行为。例如举~。~作。⑨常常。例如~辄得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