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众口金铄的解释
zhòng kǒu jīn shuò

众口金铄

  • 组合
  • 结构
  • 感情
  • 年代
  • 热度 生僻

zhòng kǒu jīn shuò

ㄓㄨㄥˋ ㄎㄡˇ ㄐㄧㄣ ㄕㄨㄛˋ

眾口金鑠

众口铄金

众口金铄的意思
众口金铄的详细解释

犹“众口铄金”。见“众口铄金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众口铄金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据《国语・周语下》载,春秋末年,周景王打算要铸造一口极大的钟。单穆公和乐师州鸠知道了这件事,便劝阻景王打消念头。他们认为:那么大的钟虽然少见,但是声音不一定和谐好听,若因此劳民伤财,造成人民的痛苦,更是没有必要。然而景王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,仍然执意铸钟。隔年,大钟铸成了,平日惯于献媚的乐工们,纷纷向景王赞美大钟的声音非常和谐、好听。景王十分高兴,就找来当初反对铸钟的乐师州鸠,对他夸耀的说:“看吧!钟声果然很好听,你的顾虑是多余的。”州鸠对于景王的无知和自夸十分不以为然,就回答说:“大王铸造大钟,如果人民都十分赞成,那才叫和谐。如今劳民伤财,人民都对大王十分怨恨,这种情形怎么能叫做和谐呢?而且人民所赞同的,很少有不成功的;人民所厌恶的,很少有不失败的。这就是俗话所说:『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』的道理啊!”但是景王不接纳州鸠的劝谏,反而认为他已经年老了,什么都不知道。隔年,周景王驾崩,之后再也没有人说大钟的声音好听。后来“众口铄金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众口同声,往往积非成是。而在汉朝应劭所著的《风俗通义》逸文中,另有一个关于“众口铄金”的故事,内容是这样的:有一个商人拿了一块纯金求售,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说这块金子不纯,商人为了证明金子是纯的,就把金子放到火里锻烧,因为“真金不怕火炼”,来证明他所卖的金子的确是纯金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唐・张九龄〈荆州作〉诗二首之一:“进士苟非党,免相安得群;众口金可铄,孤心丝共棼。”
“众口金铄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zhòng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许多:与“寡”相对:~人。~多。~矢之的。芸芸~生。②许多人。例如大~。群~。民~。~口铄金。~目睽睽。~叛亲离。~擎易举。
  • 拼音 kǒu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例如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②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例如瓶子~。③出入通过的地方。例如门~。港~。④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例如古北~。喜峰~。⑤破裂的地方。例如~子。
  • 拼音 jīn 部首总笔画 8
    ①一种化学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,黄赤色,质软。例如黄~。~子。~笔。②金一类的,具有光泽、延展性,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(汞除外)。例如~属。五~(旧指金银铜铁锡)。合~(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)。~文(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,旧称“钟鼎文”)。③钱。例如现~。基~。挥~如土。④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。例如~革(兵器甲铠的总称,引申指战争)。~声(①钲声;②钟声)。~鼓(锣鼓)。⑤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⑥喻尊贵、贵重、难得、持久、坚固、有光泽等。例如~兰(友情深)。~刚(梵语意译,喻牢固、锐利、能摧毁一切)。~瓯(①盛酒器;②喻疆土完整)。~城汤池。⑦一些动、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。例如~鱼。~乌(太阳)。~龟。~丝猴。⑧中国朝代名。例如~代。⑨姓。
  • 拼音 shuò 部首总笔画 10
    ①熔化金属。例如众心成城,众口~金。②消毁,消损:“秦先得齐宋,则韩氏~”。③同“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