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一目十行的解释
shí háng

一目十行

yī mù shí háng

ㄧ ㄇㄨˋ ㄕˊ ㄏㄤˊ

一挥而就 不假思索 十行俱下

慢条斯理 老牛破车 蜗行牛步

一目十行的意思

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书非常快。

出处宋・刘克庄《杂记六言诗》诗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
例子那三官双名景隆,字顺卿,年方一十七岁,生得眉目清新,丰姿俊雅,读书一目十行,举笔即便成文。(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二十四)

正音“行”,读作“háng”,不能读作“xíng”。

辨形“目”,不能写作“木”。

辨析一目十行”和“走马观花”;都有“不求甚解”的意思。但“一目十行”偏重于“十行”而“不求甚解”;也有速度快的含义。

歇后语 张松阅书 —— 一目十行

谜语 最厉害的目光 (谜底:一目十行)

故事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,记忆力很强。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,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,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。11岁时就博览群书,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。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,丹阳尹。

一目十行的详细解释

一次可同时阅读十行文字。形容阅读速度的快速。※#语或本汉・孔融〈汝颍优劣论〉。

【典源】

※#汉・孔融〈汝颍优劣论〉(据《艺文类聚・卷二二・人部六・品藻》引)[1]

融以为汝南士胜颍川士。陈长文难,融答之曰:“汝南戴子高亲止千乘万骑,与光武皇帝共于道中,颍川士虽抗节,未有颉颃天子者也。汝南许子伯与其友人共说世俗将坏,因夜举声号哭,颍川虽忧时,未有能哭世者也。汝南府许掾教太守邓晨图开稻陂数万顷,累世获其功,夜有火光之瑞,韩元长虽好地理,未有成功见效,如许掾者也。汝南张元伯身死之后,见梦范巨卿,颍川士虽有奇异,未有能神而灵者也。汝南[2],读书五行俱下,颍川士虽多聪明,未有能[3]者也。汝南李洪为太尉掾,弟煞人当死,洪自劾诣合,乞代弟命,便饮酖而死,弟用得全,颍川虽尚节义,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。汝南翟子威为东郡太守,始举义兵以讨王莽,颍川士虽疾恶,未有能破家为国者也。汝南袁公著为甲科郎,上书欲治梁冀,颍川士虽慕忠谠,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。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《梁书・卷四・简文帝本纪》、《北齐书・卷一一・文襄六王列传・河南王康舒孝瑜》。

[2]应世叔:应奉,字世叔,东汉汝南人,生卒年不详。少聪明,自幼及长,凡所经履,莫不暗记,读书五行并下。桓帝时为武陵太守、司隶校尉。纠举奸违,不避豪戚,以严厉为名。

[3]离娄并照:与古代名人离娄相辉映。离娄,黄帝时人,相传能视百步之外,见秋毫之末。

参考

■《梁书・卷四・简文帝本纪》

太宗幼而敏睿,识悟过人,六岁便属文,高祖惊其早就,弗之信也,乃于御前面试,辞采甚美。高祖叹曰:「此子,吾家之东阿。”既长,器宇宽弘,未尝见愠喜。方颊丰下,须鬓如画,眄睐则目光烛人。读书十行俱下。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;篇章辞赋,操笔立成。博综儒书,善言玄理。自年十一,便能亲庶务,历试蕃政,所在有称。

■《北齐书・卷一一・文襄六王列传・河南王康舒孝瑜》

初,孝瑜养于神武宫中,与武成同年相爱。将诛杨愔等,孝瑜预其谋。及武成即位,礼遇特隆。帝在晋阳,手敕之曰:“吾饮汾清二杯,劝汝于邺酌两杯。”其亲爱如此。孝瑜容貌魁伟,精彩雄毅,谦慎宽厚,兼爱文学,读书敏速,十行俱下,覆棋不失一道。

【典故】

一般人用眼睛看书,一次只能看一行,可是却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,所以可用“一目多行”来形容阅读速度很快。比较早的用法出自于东汉孔融〈汝颖优劣论〉。这一篇〈汝颍优劣论〉,就是当时众多品评文章之一。孔融分别从八个方面来论证汝南人士胜于颍川人士:戴子高颉颃天子,许子伯嚎哭时事,许掾兴水利助乡里,张元伯鬼魂通灵,应世叔能同时阅读五行文字,李洪代弟赴死,翟文仲起义兵讨伐乱逆,袁著上书进谏。汝南地区这八个人的行为,在孔融看来,颍川人士都无法做到,因此写下这篇文章,以举证事例的方式,驳斥陈群的颍川人士优于汝南之说。原文中就见到了“五行俱下”的用法。另外在《梁书・简文帝本纪》、《齐书・河南王康舒孝瑜列传》则有读书“十行俱下”的说法,文献上也见有“七行俱下”、“数行并下”等用法。后来以“一目十行”最为常用,演变为一句成语,用来形容阅读速度的快速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刘克庄〈杂记六言〉诗五首之二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
  • 02.《喻世明言・卷三一・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:“资性聪明,一目十行俱下。”
  • 03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八回:“那先生是位老儒,见他一目十行,到口成诵,到十一二岁,便把经书念完,大是颖悟,便叫他随了哥哥,听著讲书。”
  • 04.《红楼梦》第二三回:“林黛玉笑道:『你说你会过目成诵,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?』”
  • 05.《荡寇志》第三三回:“原来溶夫姓徐名和,自幼颖悟异常,一目十行,到十五六岁时,就博古通今,凡一切天文地理,礼乐术数之书,无不精究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阅读速度很快。

类别用在“阅读迅速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听说学过速读的人,看书可以一目十行

有些文稿,我可以一目十行,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。

总编辑好像有一目十行的能力似的,一下子就把稿子看完了。

速读就是在训练一目十行的能力,可以让你很快就看完一本书。

这电视字幕闪得这么快,除非我能一目十行,否则怎能看得清楚?

别以为他可以一目十行,他只是先把公事作一个粗略的分类罢了,并未细看。

“一目十行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
    ①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②纯;专。例如专~。~心~意。③全;满。例如~生。~地水。④相同。例如~样。颜色不~。⑤另外的。例如蟋蟀~名促织。⑥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。例如算~算。试~试。⑦乃;竞。例如~至于此。⑧部分联成整体。例如统~。整齐划~。⑨或者。例如~胜~负。⑩初次。例如~见如故。⑪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眼睛。例如~光。醒~。历历在~。~指气使(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,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。亦作“颐指气使”)。②看,视。例如~语。~论(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)。③想要达到的地点、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。例如~的( dì )(亦指箭靶的中心)。④大项中再分的小项。例如条~。纲举~张。⑤名称。例如数~。巧立名~。⑥标题。例如~录。⑦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,在“纲”以下,“科”以上。例如鸟纲中有雁形~和鸡形~。⑧孔眼。例如网~。⑨指为首的人。例如头~。
  • 拼音 shí 部首总笔画 2
    ①数名,九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拾”代)。②表示多、久。例如~室九空。③表示达到顶点。例如~足。~成。
  • 拼音 háng,xíng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行列。例如字里~间。罗列成~。②兄弟姐妹的次弟;排行。例如我~二,你~几?③步行的阵列。④量词。用于成行的东西。例如泪下两~。⑤某些营业所。例如银~。花~。商行。⑥行业。例如同~。各~各业。⑦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。例如~棉袄。~几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