睹:看见。
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
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钱牧斋尺牍・上卷・与王贻上之一》:“惟有日、贝叶,清闲送老。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,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,有目共睹。”
用法: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事物非常明显。
例子:近年来,我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。
辨形:“睹”,不能写作“赌”、“堵”。
辨析:“有目共睹”和“众目睽睽”;都有“极其明显”的意思;都能形容人和事。但“有目共睹”偏重在“人人看见”;有极其明显的意思;“众目睽睽”偏重在“人人注视”;有“无法隐藏”的意思;形容在广大群众的注视下;坏人坏事难以隐藏。
歇后语: 大众看电影 —— 有目共睹
谜语: 1. 者 (谜底:有目共睹)
2. 看 (谜底:有目共睹)
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。指事实极为明显,众所周知。语本汉・徐干《中论・卷上・贵验》。
【典源】
汉・徐干《中论・卷上・贵验》
事莫贵乎有验,言莫弃乎无征。言之未有益也,不言,未有损也。水之寒也、火之热也、金石之坚刚也,此数物未尝有言,而人莫不知其然者,信著乎其体也。使吾所行之信若彼数物,而谁其疑我哉?今不信吾所行,而怨人之不信也,犹教人执鬼缚魅而怨人之不得也,惑亦甚矣。孔子曰:“欲人之信己也,则微言而笃行之。”笃行之,则用日久;用日久,则事著明;事著明,则有目者莫不见也,有耳者莫不闻也,其可[1]哉!
[1]诬:音wū,用不实的言辞骗人。
【典故】
睹,看见。“有目共睹”原意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。汉朝徐干在《中论・卷上・贵验》一文指出,做人说话要有信用。想要别人信任自己,则要少说多做,确实履行自己所说过的话。时日一久,事情就变得显明;事实显明,则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,有耳朵的人都听的到,岂可用不实的言辞骗人!后来“有目共睹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事实极为明显,众所周知。如元代李翀《日闻录》:“日月东出而西没,有目者所共睹。”是说太阳和月亮从东边出来西边落下的自然规律,极为明显,众所周知。
【书证】
- 01.元・李翀《日闻录》:“日月东出而西没,有目者所共睹。”
- 02.清・钱谦益〈与王贻上书〉四首之一:“如青云在天,有目共睹。”
- 03.清・陈确〈天地〉诗:“圣途自坦荡,有目宜共睹。曷为繁其词,终日鲜托步!”
【用法】
语义指事实极为明显,众所周知。
类别用在“显而易见”的表述上。
①这位县长的优良政绩,县民们有目共睹。
②他的恶行,大家有目共睹,你不用再替他掩饰了。
③王先生高洁的品格,有目共睹,众人都奉为楷模。
④他不但收受贿赂,还结党营私,这些劣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迟早会受到报应。
⑤他在生化科技上的贡献,世人有目共睹,如今荣获终身成就奖,可谓实至名归。
-
有
拼音 yǒu,yòu 部首 月 总笔画 6①存在。例如~关。~方(得法)。~案可稽。~备无患。~目共睹。②表示所属。例如他~一本书。③表示发生、出现。例如~病。情况~变化。④表示估量或比较。例如水~一丈多深。⑤表示大、多。例如~学问。⑥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。例如~劳。~请。⑦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。例如~一天。⑧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。例如~夏。~宋一代。 -
目
拼音 mù 部首 目 总笔画 5①眼睛。例如~光。醒~。历历在~。~指气使(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,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。亦作“颐指气使”)。②看,视。例如~语。~论(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)。③想要达到的地点、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。例如~的( dì )(亦指箭靶的中心)。④大项中再分的小项。例如条~。纲举~张。⑤名称。例如数~。巧立名~。⑥标题。例如~录。⑦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,在“纲”以下,“科”以上。例如鸟纲中有雁形~和鸡形~。⑧孔眼。例如网~。⑨指为首的人。例如头~。 -
共
拼音 gòng,gōng 部首 八 总笔画 6①相同,一样。例如~性。~同。同甘~苦。②彼此都具有、使用或承受。例如患难与~。休戚与~。③一起,一齐。例如~鸣。~勉。~议。~处( chǔ )。④总计,合计。例如~计。总~。⑤与,和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~长天一色。”⑥“共產党”的简称。 -
睹
拼音 dǔ 部首 目 总笔画 13◎看见。例如目~。先~为快。耳闻目~。熟视无~。有目共~。~物思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