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:想要;擒:捕捉;故:故意;特地;纵:放开。
想要捉住他;故意先放开他。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别人;先故意放开他;使他放松戒备;或充分暴露;然后再下手。
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,令读者猜一猜。”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例子:公安局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,只不过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,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。
歇后语: 诸葛亮放孟获 —— 欲擒故纵
谜语: 诸葛亮放孟获 (谜底:欲擒故纵)
为了捉拿而故意放纵。比喻为了要使对方就范,故意先放松一步。※语或出《三十六计・第三套・攻战计・第一六计・欲擒姑纵》。△“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”
【典源】
※《三十六计・第三套・攻战计・第一六计・欲擒姑纵》
逼则反兵,走则减势。紧随勿迫,[1]其气力,消其斗志,散而后擒,兵不血刃。
[1]累:音lèi,耗损、亏欠。
【典故】
“欲擒故纵”原作“欲擒姑纵”,意谓“要捕捉他,姑且先放任他”。后人多书作“欲擒故纵”,盖“姑”、“故”二字音通之故。“欲擒故纵”这句成语是比喻为了要使对方就范,故意先放松一步。“欲擒姑纵”见于传说中“三十六计”的第十六计。就是以退为进的战术,在攻击敌人时,故意先放松一点,不要把敌人逼得太紧,紧跟在敌人之后,让敌人耗散气力斗志之后,再予以捉拿,一战即胜。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名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,就是这种战术的利用。当时蜀国附近的云南、西康、贵州一带住著南蛮,其中有个叫孟获的首领。诸葛亮希望能够收服孟获的“心”,使他诚意服从,才能一劳永逸。所以诸葛亮运用计谋,把孟获捉来问他:“你投不投降?”孟获说:“你设下陷阱,我为什么要投降?”诸葛亮说:“那我放你走,你回去备好兵马再来决胜负吧!”孟获说:“好!”于是诸葛亮派人送他回去。不久孟获又被诸葛亮捉住,诸葛亮又放他回去。孟获就这样被捉七次,被放回七次,在孟获最后一次被捉时,他流泪说:“我愿意诚心的归服,做蜀国的子民。”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。“欲擒姑纵”后来多作“欲擒故纵”,用来比喻为了要使对方就范,故意放松一步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三回:“无如他著书的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,我说书的也只得这等依头顺尾的演说。”
- 02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○回:“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,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,然后许其成事,方不失了大人这边的门面。”
- 03.清・何焯《义门读书记・卷三一・昌黎集》:“此段迂其旨,晦其辞,欲擒故纵也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为了要使对方就范,故意先放松一步。
类别用在“施计引诱”的表述上。
①对方这招是欲擒故纵,你可别上当了。
②这是对方欲擒故纵的手法,你可要小心应付。
③会说故事的人往往使用欲擒故纵的技巧,来吊听众的胃口。
④这篇推理小说,利用欲擒故纵的笔法,紧紧扣住读者阅读时的心情。
⑤如果想要让对方对妳死心塌地,欲擒故纵的效果可能比紧迫盯人好。
⑥警方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,让逃犯失掉戒心后,终于将他们一网成擒。
⑦警方使出欲擒故纵之计,先把小喽啰放了,以便引出幕后大哥,再一网打尽。
-
欲
拼音 yù 部首 欠 总笔画 11①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。例如~念。~望。~火。食~。情~。禁~。纵~。②想要,希望。例如~盖弥彰。~罢不能。~速不达。③需要。例如胆~大而心~细。④将要。例如摇摇~坠。山雨~来风满楼。⑤婉顺的样子。 -
擒
拼音 qín 部首 扌 总笔画 15◎捉拿。例如~拿。生~。就~。欲~故纵。~贼先~王。 -
故
拼音 gù 部首 攵 总笔画 9①意外的事情。例如事~。变~。~障。②原因。例如缘~。原~。③有心,存心。例如~意。~杀(有意谋杀)。明知~犯。④老,旧,过去的,原来的。例如~事(a。旧事,成例;b。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,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,“事”读轻声)。~人。~乡。~土(故乡)。~园(故乡)。~居。~国(故乡,亦指祖国)。~纸堆(泛指旧而多的文籍)。革~鼎新(“革”,除去;“鼎”,更新;破除旧的,建立新的)。~步自封(“故步”,原来的步子;“封”,限制;喻安于现状,不求进取。亦作“固步自封”)。⑤朋友,友情。例如亲~。沾亲带~。⑥死亡(指人)例如~去。病~。⑦所以,因此。例如~此。~而。⑧古同“顾”,反而。 -
纵
拼音 zòng,zǒng 部首 纟 总笔画 7①放。例如~虎归山。~火。②放任;不拘束。例如放~。~目四望。~情。~观全局。③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。例如~身。④即使。例如~然。~使。~令。⑤竖,直,南北的方向,与“横”相对。例如~横交错。~横捭阖(指在政治、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)。~贯。~深。⑥起皱纹。例如~花(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)。这张纸都~了。⑦指连队编制上的“纵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