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。形容自然环境很静或形容人们默不作声;一声不响。鸦:乌鸦;雀:麻雀。
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四卷:“公曰:‘鸦去无声,运何言闻?’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非常静。
例子: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,静悄悄的鸦雀无声。(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)
正音:“雀”,读作“què”,不能读作“qiǎo”。
辨形:“鸦”,不能写作“雅”。
辨析:“鸦雀无声”和“万籁俱寂”;都含有“十分寂静;没有一点声音”的意思。但“鸦雀无声”一般形容人群或人群聚集活动的场所;指“安静”;而“万籁俱寂”多指形容辽阔的自然环境;指“清静”。
歇后语: 六月间的庙堂 —— 鸦雀无声
谜语: 千山鸟飞绝 (谜底:鸦雀无声)
形容非常寂静。※#语或本宋・苏轼〈绝句〉诗三首之三。△“万籁俱寂”
【典源】
※#宋・苏轼〈绝句〉诗三首之三(据《苏东坡全集・续集・卷二》引)
天风吹月入阑干,乌鹊无声[2]。[3][4]来枕上,乃知身不在人间。
[1]天风吹入阑干:此指月已西斜。
[2]夜向阑:夜将尽。言天将亮。
[3]织女:星名。属天琴座,是夏秋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,与牵牛星隔银河相望。
[4]明星:启明星,即金星。先日而出,所以称为“启明”。
另可参考:宋・秦观〈四绝〉其三(据《淮海集・卷一一・绝句》引)
【典故】
鸦和雀都是叫声相当吵杂的鸟儿,当鸦雀无声时,那就非常安静了。宋代苏东坡有一首绝句,写到有一天晚上,他在枕上醒来,夜已深沉,即将破晓。大地一片寂静,连喜欢鸣叫的乌鹊也熟睡了。这时,月已西斜,织女星金星显得特别明亮,星光斑斓中,竟有如飘飘欲仙,好像身已不在人间一样。这里苏诗的原文作“乌鹊无声”,“乌鹊”就是乌鸦和喜鹊,所以和“鸦雀无声”意思是一样的,而且乌即乌鸦,鹊和雀音同,也许“鸦雀无声”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。形容非常寂静。苏诗另见于秦观的《淮海集》,恐是伪托之作。使用“鸦雀无声”的例子,如《三侠五义》第一一九回:“这厅上点的明灯蜡烛,照如白昼。虽有多人,一个个鸦雀无声。”
【书证】
- 01.《红楼梦》第二九回:“紫鹃一面收拾了吐的药,一面拿扇子替林黛玉轻轻的扇著,见三人鸦雀无声,各自哭各自的,也由不的伤心起来,也拿手帕子擦泪。”
- 02.《镜花缘》第七三回:“刚才妹子听你们五琴合弹,到得末后正在热闹之际,猛然鸦雀无声,恰恰一齐住了,实在难得!”
- 03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院子里的家人,一个个屏声息气,连咳嗽也不敢轻易咳嗽。堂屋里的仆妇丫鬟,鸦雀无声的窃听,把个随缘儿媳妇,急得只是怪哭。”
- 04.《三侠五义》第一一九回:“这厅上点的明灯蜡烛,照如白昼。虽有多人,一个个鸦雀无声。”
- 05.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就这一眼,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,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!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!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非常寂静。
类别用在“安静无声”的表述上。
①大师琴声一起,全场立即鸦雀无声。
②整个会场鸦雀无声,一片静悄悄的。
③听到这消息后,大家都鸦雀无声,面面相觑。
④只见老爷训话时,全大厅的人都鸦雀无声地听著。
⑤人全走了,只留下这鸦雀无声的屋子,有点寂寞,也有点凄凉。
⑥操场虽有上万人,但却鸦雀无声,似乎连根针掉地上都听得清楚。
⑦班上本来吵成一片,但当导师一走进教室,全班同学立刻鸦雀无声。
⑧原本人声吵杂的大厅,此时竟是鸦雀无声,大家都在静待主人开口。
⑨他演得实在太精采了,观众席上一会儿鸦雀无声,一会儿满堂喝采。
⑩只见指挥把指挥棒举起,全场立即变得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地等待著。
【辨识】
形音鸦,音|ā。指乌鸦。不可写作“鸭”。
-
鸦
拼音 yā 部首 鸟 总笔画 9①鸟类的一属,全身多为黑色,嘴大翼长,叫声“丫丫”例如乌~。寒~。~嘴锄(一种形如鸦嘴的轻便小锄)。②古同“丫”,女孩子。 -
雀
拼音 què,qiāo,qiǎo 部首 小 总笔画 11◎鸟类的一科,吃粮食粒和昆虫。特指“麻雀”,泛指小鸟。例如~跃(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)。~盲(即“夜盲症”)。~斑。~噪(名声宣扬,含贬义)。 -
无
拼音 wú 部首 一 总笔画 4◎没有,与“有”相对;不。例如~辜。~偿。~从(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)。~度。~端(无缘无故)。~方(不得法,与“有方”相对)。~非(只,不过)。~动于衷。~所适从。 -
声
拼音 shēng 部首 士 总笔画 7①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。例如~音。~带。②消息,音讯。例如~息。不通~气。③说出来让人知道,扬言,宣称。例如~明。~辩(公开辩白)。~泪俱下。~嘶力竭。④名誉。例如名~。⑤音乐歌舞。例如~伎(女乐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~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