勉强地去将就别人;以求得保全。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。委曲:曲意迁就。
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滁州谢上表》:“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,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,始终爱惜,委曲求全。”
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例子:委曲求全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。(郭沫若《战声》诗)
正音:“曲”,读作“qǔ”,不能读作“qǔ”。
辨形:“曲”,不能写作“屈”。
辨析:“委曲求全”和“逆来顺受”都有使自己受委屈而迁就别人的意思。但“委曲求全”仅指在一定的目的下求全;是暂时性的行为动作;而“逆来顺受”可指人的一贯态度;常表现人的性格。
谜语: 情歌 (谜底:委曲求全)
委曲自己,迁就别人,以求保全。语本《老子》第二二章。△“逆来顺受”
【典源】
《老子》第二二章
曲则全,枉则正;洼则盈,弊则新;少则得,多则或。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□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谓“曲则全”,岂虚语?故成全而归之。
【典故】
道家始祖老子,春秋时楚国苦县人。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。主张“无为”之说,孔子曾向他问礼,著有《道德经》五千余言。老子曾说:委曲才可以保全,屈就反而能够伸展,低洼才能注水,东西旧了才能换新,少拿反而多得,贪多就会迷惑。圣人用平常心去看待天下一切事物,不坚持己见,才能客观;不自以为是,才能受尊重;不自我夸耀,凡事易成;不骄傲自矜,反而能够长久。急于张扬显溢,反而引起无数的纷争。求全之道,莫过于“不争”,圣人不与人争,天下反而没有人可以与他争。所以老子认为古人所说的:“曲则全”,就是说委曲就可以保全,这绝不是一句空话,是实实在在可以达到的。后来“委曲求全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委曲自己,迁就别人,以求保全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历代名臣奏议・卷一八五・去邪》引宋・卫泾〈论苏师旦状〉:“臣所奏文字,已得旨依。徒以三吏之故,稽留敕命,委曲求全,是陛下刑政独行公卿而不行于胥吏,何以服人心,何以令天下?”
- 02.清・高宗《古今储贰金鉴・卷六・明光宗》:“妄男子阑入禁门,罪有应得。风癫与否,本无事深求。当时好名者,欲以安储自任,过事生风,妄生荆棘。必待至尊临轩剖晰,东宫委曲求全,君臣、父子之间以文伪调停。建储流弊无所以至,所以垂示方来者,切矣!”
- 03.清・高宗〈过清河望明陵各题句・庆陵〉:“其于挺击聚讼时,对群臣委曲求全。君臣、父子间至以文伪调停,则亦未能潜修默感,信孚中外者。”
- 04.清・刘坤一〈复刘荫渠书〉:“亦圣怀所不乐,而以时局安危所系,不敢不委曲求全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委曲自己,迁就别人,以求保全。
类别用在“委屈顺从”的表述上。
①遇到误解时,为了顾全大局,他只好委曲求全。
②为了团体的和谐著想,他只好委曲求全地退出。
③无论什么时候,他都能委曲求全,来迁就别人。
④我们这种委曲求全的态度,会让对手瞧不起我们。
⑤他委曲求全地放弃自己的主张,采纳了对方的意见。
⑥为了大局著想,你应该委曲求全地放弃自己的看法。
⑦在某些原则上我们不能委曲求全,不然会大大损害公司的利益。
⑧一件事情若是正确,就必须据理力争,不能委曲求全,无视正义公理。
-
委
拼音 wěi,wēi 部首 女 总笔画 8①任,派,把事交给人办。例如~托。~派。~任。~员。~以重任。②抛弃,舍弃。例如~弃。~之于地。③推托,卸。例如推~。~罪。④曲折,弯转。例如~曲。~婉。~屈。⑤积聚。例如~积。⑥末、尾。例如原~。穷源意~(追究事物本原及其发展)。⑦确实。例如~实。⑧无精打采,不振作。例如~顿。~靡。 -
曲
拼音 qū,qǔ 部首 丨 总笔画 6①弯转,与“直”相对。例如弯~。~折( zhé )。~笔(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、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;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)。~肱而枕。~尽其妙。②不公正,不合理。例如~说。~解( jiě )。委~求全。③弯曲的地方。例如河~。④偏僻的地方。例如乡~。⑤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。例如酒~。~霉。⑥姓。 -
全
拼音 quán 部首 人 总笔画 6①完备,齐备,完整,不缺少。例如齐~。完~。智勇双~。求~责备。②整个,遍。例如~部。~国。~民。~神贯注。~心~意。③都。例如代表~来了。④使不受损伤。例如保~。⑤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