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螂捕蛇的意思
形容只要方法得当,敢于斗争,以弱制强。
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螳螂捕蛇》:“则一螳螂据顶上,以刺刀攫其首,攧不可去。久之,蛇竟死。”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以弱制强。
例子:螳螂捕蛇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
故事: 古时张某在山崖边路过,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摆来摆去,尾巴把树枝都打断了,他仔细观察,一只小螳螂爬在巨蛇的头顶上,用一对刺刀般锋利的前腿抓着蛇的脑袋不放,任凭大蛇折腾也不松开,后来大蛇居然死去。
螳螂捕蛇的详细解释
“螳螂捕蛇”单字拆分
-
螳
拼音 táng 部首 虫 总笔画 17◎〔~螂〕昆虫,全身绿色或土黄色,头呈三角形,前脚呈镰刀状。捕食害虫,对农业有益,如“~~捕蝉,黄雀在后”。俗称“刀螂”;简称“螳”,如“~臂当车”(喻不自量力)。 -
螂
拼音 láng 部首 虫 总笔画 14①〔螳~〕见“螳”。②〔蜣~〕见“蜣”。③〔蟑~〕见“ 蟑”。④〔蚂( mǎ )~〕见“蚂2”。 -
捕
拼音 bǔ 部首 扌 总笔画 10◎捉,逮。例如~捉。~获。~杀。巡~。缉~。~风捉影。 -
蛇
拼音 shé,yí 部首 虫 总笔画 11◎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。例如~蜕。~行。~蝎。~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~添足。
常用导航
按组合查询
按结构查询
按分类查询
最新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