噬脐:用嘴咬肚脐。
象咬自己肚脐似的,够不着。比喻后悔也来不及。
出处:唐・高彦休《唐阙史・卢相国指挥镇州事》:“一失其机,噬脐无及。”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例子:清·林则徐《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》:“若不趁此刻猛省回头,以后虽欲改图,噬脐莫及。”
故事: 春秋时期,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,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,他亲自迎接楚文王,他的儿子要父亲提防这个外甥,可邓祁侯不听,让楚文王攻打申国,可等他灭了申国后回师途中就进攻邓国,邓祁侯真是后悔莫及。
“噬脐莫及”之“脐”,典源作“齐”。“齐”通“脐”,脐就是肚脐。用嘴咬自己的肚脐,是做不到的事。比喻后悔已迟。语本《左传・庄公六年》。
【典源】
《左传・庄公六年》
楚文王伐申,过邓。邓祁侯曰:“吾甥也。”止而享之。[1]、[2]、[3]请杀[4],[5]弗许。三甥曰:“亡邓国者,必此人也。若不早图,后君[6],其及图之乎!图之,此为时矣。”邓侯曰:“人将不食吾余。”对曰:“若不从三臣,抑社稷实不血食,而君焉取余?”弗从。还年,楚子伐邓。十六年,楚复伐邓,灭之。
[1]骓甥:春秋时邓国臣子,生卒年不详,邓侯甥。骓,音zhuī。
[2]聃甥:春秋时邓国臣子,生卒年不详,邓侯甥。聃,音dān。
[3]养甥:春秋时邓国臣子,生卒年不详,邓侯甥。
[4]楚子:楚文王(?∼公元前677),春秋时楚国国君。邓侯甥。在位期间国势强盛,邓国为其所灭。
[5]邓侯:即邓祈侯,春秋时邓国人,生卒年不详。
[6]噬齐:左传杜预注
【典故】
“噬齐”同“噬脐”。要人用嘴咬自己的肚脐,是做不到的事。根据《左传・庄公六年》记载,楚文王出兵攻打申国,路经邓国时,邓祁侯因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,于是设宴款待。这时骓甥、聃甥、养甥三人请求邓祁侯趁机杀了楚文王,他们认为将来灭掉邓国的人一定是楚文王,如果不尽早动手,以后再后悔,就来不及了。但是邓祁侯不答应。结果庄公十六年,楚文王出兵灭掉邓国。后来“噬脐莫及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后悔已迟。“噬脐莫及”完整语形见于明朝焦竑《玉堂丛话・卷七・规讽》:“宜鉴覆辙,为宗社生灵永远之谋,失今不图,噬脐莫及。”意思是:为了人民社稷著想,要避免重蹈覆辙,免得后悔已迟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焦竑《玉堂丛话・卷七・规讽》:“宜鉴覆辙,为宗社生灵永远之谋,失今不图,噬脐莫及。”
- 02.明・陆采《怀香记》第二八出:“差之毫厘,缪以千里,倘有后悔,噬脐莫及。”
- 03.清・林则徐〈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〉:“若不趁此刻猛省回头,以后虽欲改图,噬脐莫及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后悔已迟。
类别用在“后悔莫及”的表述上。
①在室内用火,若不小心,因而酿成灾害,那就噬脐莫及了。
②防台工作就是要事先准备,届时再来手忙脚乱,也是噬脐莫及。
③这种事若不事先预防,及至祸患生成,已噬脐莫及,徒然后悔了。
④经过求证,她才发现冤枉了他,但如今想挽回婚姻,也已噬脐莫及了。
⑤公司的财务管理失控,若不及时采取行动,到时噬脐莫及,只有倒闭一途。
-
噬
拼音 shì 部首 口 总笔画 16◎咬,吞。例如~肤(a.喻犯罪受刑的人;b.喻关系亲近)。~贤(嫉害贤能)。~啮。吞~。~脐莫及。 -
脐
拼音 qí 部首 月 总笔画 10①肚子上脐带脱落的痕迹。脐带是胎儿肚子中间连结母体胎盘以吸取营养的管子。例如肚~。②螃蟹腹部下面的甲壳。例如尖~(雄性)。团~(雌性)。 -
莫
拼音 mò,mù 部首 艹 总笔画 10①不要。例如~哭。②没有,无。例如~大。~非。~名其妙(亦作“莫明其妙”)。③不,不能。例如~如。~逆。~须有。~衷一是(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)。爱~能助。④古同“漠”,广大。⑤姓。 -
及
拼音 jí 部首 丿 总笔画 3①从后头跟上。例如来得~。赶不~。②达到。例如~格。~第(古代科举考试中选,特指考取进士)。普~。过犹不~。③趁着,乘。例如~时。~早。~锋而试。④连词,和,跟。例如阳光、空气~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。以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