俑: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。
开始制作俑的人。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。
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”
用法: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,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。
例子: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,此秦法所未有,始作俑者,罪可胜道哉!(清・张潮《虞初新志 姜贞毅先生传》)
谜语: 甬 (谜底:始作俑者)
故事: 战国时期,孟子对梁惠王说:“你厨房内有肥肉,马厩里有壮马,老百姓却面有饥色,等着饿死,这等于率兽食人,这怎么能做好父母官呢?孔子说过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用像人形的俑来殉葬都不可以,怎么能让活生生的人饿死呢?”
俑,古代用来殉葬的人偶。“始作俑者”指最初制作人俑来殉葬的人。孔子认为虽然用假人陪葬,在意念上实在仍与用真人陪葬无异,所以指责最初发明俑的人,一定会得到报应,绝子绝孙。语出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后用“始作俑者”比喻首创恶例的人。
【典源】
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
梁惠王曰:“寡人愿安承教。”孟子对曰:“杀人以挺与刃,有以异乎?”曰:“无以异也。”“以刃与政,有以异乎?”曰:“无以异也。”曰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兽相食,且人[1]之,为民父母,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,[1]在其为民父母也?[3]曰:『始作[4]者,其[5]乎!』为其象人而用之也。如之何其使[6]饥而死也?”
[1]恶:音wù,憎恨、讨厌。
[2]恶:音wū,如何、怎么。
[3]仲尼:孔丘(公元前551—前479),字仲尼,春秋鲁人。生有圣德,学无常师,相传曾问礼于老聃,学乐于苌弘,学琴于师襄。初仕鲁,为司寇,摄行相事,鲁国大治。后周游列国十三年,不见用,年六十八,返鲁,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。有弟子三千,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,开平民教育先河,后世尊为“至圣先师”。亦称为“孔子”。
[4]俑:音yǒng,古代用来殉葬的人偶,通常为木制或泥制。
[5]无后:没有后嗣。
[6]斯民:这些人民。斯,这。
【典故】
“始作俑者”的“俑”,指的是古代用来殉葬的人偶。“始作俑者”则是指发明以俑陪葬的人。在殷周时期,贵族或有身分地位的人,死后往往会以活人陪葬,例如春秋时的秦武公,死时陪葬者多达六十余人,秦穆公死时陪葬者更多达百余人。后来,以活人殉葬的风俗逐渐被废除,改以木制或土制人偶取而代之,即所谓的“俑葬”。孔子对于这样的习俗极为厌恶,他认为用像人的俑陪葬,在意念上其实与用真人陪葬没有差别,都是非常残忍的,所以他说: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”就是指责最初那个发明以俑陪葬的人,一定会得到报应,绝子绝孙。后来孟子向梁惠王谈为政之道时曾引用孔子的这句话,他说:“大王您自己厨房里有肥肉,马厩里有肥马,人民却面有饥色,饿倒路旁,这跟带领野兽吃人有何不同?野兽相食,人民尚且觉得厌恶,为民父母者却率兽食人,这样如何为民父母呢?对于以俑陪葬这样的行为,孔子都因俑太过于像人而加以严厉指责,更何况您是真让人民活活饿死啊!”在此,“始作俑者”仍是指最初那个发明以俑陪葬的人,后来“始作俑者 ”则被用来比喻首创恶例的人。如清人张潮《虞初新志・卷一・姜贞毅先生传》引魏禧语:“北镇抚司狱廷杖、立枷诸制,此秦法所未有。始作俑者,罪可胜道哉!”意思是说,“廷杖”、“立枷”这样的刑罚,即使是秦代都没有,发明这种残忍刑罚的人,真是罪大恶极啊!
【书证】
- 01.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仲尼曰:『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』为其象人而用之也。”(源)
- 02.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・前集・卷四六・东坡九》:“则知始作俑者,大可罪也。”
- 03.《虞初新志・卷一・姜贞毅先生传》:“魏禧曰:『……北镇抚司狱廷杖、立枷诸制,此秦法所未有。始作俑者,罪可胜道哉!』”
- 04.《镜花缘》第七九回:“你要提起『左手如托泰山』这句,真是害人不浅!当日不知那个始作俑者,忽然用个『托』字,初学不知,往往弄成大病,实实可恨!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首创恶例的人。
类别用在“祸源恶首”的表述上。
①都是你这个始作俑者,害大家都受到牵连。
②为收到杀鸡儆猴的效果,老师处罚犯规的始作俑者。
③既然你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,后果如何收拾,自然由你来承担。
④事到如今,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无太大意义,当务之急是找出解决的方法。
⑤在这片河川地,倾倒垃圾的始作俑者,实在可恶,如今垃圾堆积如山,不知该如何处理。
-
始
拼音 shǐ 部首 女 总笔画 8①起头,最初,与“终”相对。例如开~。~终。~祖。~创。周而复~。②才,刚才。例如方~。~悟(才觉悟到)。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~干。 -
作
拼音 zuò 部首 亻 总笔画 7①起,兴起,现在起。例如振~。枪声大~。②从事,做工。例如工~。~息。~业。③举行,进行。例如~别(分别)。~乱。~案。~战。~报告。④干出,做出,表现出,制造出。例如~恶( è )。~弊。~梗。~祟。~态。~色。~为。~难。~奸犯科(为非作歹,触犯法令)。⑤当成,充当。例如~罢。~保。~伐(做媒人)。~壁上观(人家交战,自己站在营垒上看,喻坐观别人成败)。⑥创造。例如创~。写~。~曲。~者。⑦文艺方面的成品。例如~品。不朽之~。⑧同“做”。⑨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。例如~坊。⑩从事某种活动。例如~揖。~弄。~死。 -
俑
拼音 yǒng 部首 亻 总笔画 9◎古代殡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。例如木~。陶~。女~。兵马~。 -
者
拼音 zhě 部首 耂 总笔画 8①用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词组后,并与其相结合,指人、指事、指物、指时等。例如读~。作~。二~必居其一。来~。②助词,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。例如陈胜~,阳城人也。③这,此(多用在古诗词曲中)例如~个。~回。~番。~边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