绕梁之音的意思
形容歌声美妙动听,长久留在人们耳中。参见“余音绕梁”。
出处:晋陆机《演连珠》:“臣闻应物有方,居难则易。……是以充堂之芳,非幽兰所难,绕梁之音,实萦弦所思。”
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音乐等。
例子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慢慢的把声容镇定,方才吐遏云之调,发绕梁之音,婉婉的唱道。”
绕梁之音的详细解释
美妙而有余韵的音乐。见“余音绕梁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余音绕梁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《列子》书中记载著一则故事:相传从前韩国有个女子韩娥,拥有一副好歌喉。有一次,她要前往齐国,抵达齐国城门雍门时,因为旅费用尽,于是卖唱以赚取食物。她的歌声极为优美动人,即使在她离去以后,人们都觉得歌声依然缭绕在城门的梁柱之间,持续了三日都没断绝,就好像韩娥还未离去。《列子》文中是以“余音绕梁𪲔,三日不绝”来形容韩娥歌声的延绵不绝,后来“余音绕梁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歌声或音乐美妙感人,余味不绝,如清代小说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当年读书,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,有那『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』的话,我总不懂。……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,才知古人措辞之妙。”是用“余音绕梁”形容王小玉回环转折,直入云霄的高妙唱工,后世在使用此一成语时,即以这个语义为主。但有时亦见用来形容话语的意味深长,如清代贺裳在《载酒园诗话》中评论欧阳修的古诗:“至若叙事处,滔滔汩汩,累百千言,不衍不支,宛如面谈,亦其得也。所惜意随言尽,无复余音绕梁之意。”则是说欧阳修的叙事诗虽洋洋洒洒、滔滔不竭,但可惜意味不够深远,所以“意随言尽”,没有余韵。
【书证】
- 01.晋・陆机〈演连珠〉五○首之一○:“绕梁之音,实萦弦所思。”
“绕梁之音”单字拆分
-
绕
拼音 rào 部首 纟 总笔画 9①缠。例如~线。缠~。②纠缠,弄迷糊。例如~嘴。~口令。③走弯曲迂回的路。例如~远。~道。~越。④围着转。例如~场一周。围~。环~。 -
梁
拼音 liáng 部首 木 总笔画 11①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,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。例如房~。栋~。~上君子(指窃贼)。②桥。例如桥~。津~(渡口和桥梁,借指学习的门径)。③器物、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。例如鼻~。山~。车~。④中国战国时期国名,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(今河南省开封市)后,改称“梁”。⑤中国朝代名(a.南朝之一;b.五代之一)。⑥姓。 -
之
拼音 zhī 部首 丶 总笔画 3①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例如赤子~心。②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例如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③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④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例如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⑤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⑥虚用,无所指。例如久而久~。⑦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 -
音
拼音 yīn 部首 音 总笔画 9①声,亦特指有节奏的声。例如声~。~乐( yuè )。~律。~色。~量。~区。~韵。~像。~容(声音、容貌)。弦外之~。②信息,消息。例如~信。佳~。~讯。
常用导航
按组合查询
按结构查询
按分类查询
最新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