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披星星,头戴月亮。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,十分辛苦。
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披星戴月,早起晚眠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。
例子: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,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章)
歇后语: 晚上干活 —— 披星戴月
谜语: 起早贪黑 (谜底:披星戴月)
故事: 春秋时期,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,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、事必躬亲,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,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秘诀。宓子贱说得善于利用能干的人为你办事。
“披星戴月”之“戴”,典源作“带”。形容早出晚归、连夜赶路或工作备极劳累。语本唐・吕岩〈七言〉诗其四四。
【典源】
唐・吕岩〈七言〉诗其四四(据《全唐诗・卷八五七・吕岩》引)
向身方始出埃尘,造化功夫只在人。早使亢龙抛地网,岂知白虎出天真。绵绵有路谁留我,默默忘言自合神。击剑夜深归甚处,披星带月折[1]。
[1]麒麟:一种传说中罕见的神兽。形似鹿,但体积较大;具牛尾、马蹄,头上有独角。背上有五彩毛纹,腹部有黄色毛。
【典故】
“披星戴月”原作“披星带月”。吕岩,公元798∼?,亦名吕嵒,字洞宾,号纯阳子,唐朝时人,道教全真道派奉其为纯阳祖师,故世称吕祖。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的路径,改剑术为断除贪嗔、爱欲和烦恼的智慧,对北宋道教的发展,有其一定的影响。在一首〈七言〉诗中,显露出他淡泊名利、抛开世俗的人生。他认为命运的造化作为在于本身,相较于那些追求富贵名利的人,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,显得格外的孤独。但是尽管路途遥远而孤单,也只有默默地继续走下去,不辞劳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。这首诗中有“披星带月”一语,后来“披星戴月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早出晚归或连夜赶路而备极劳累;亦比喻辛勤劳顿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陆采《怀香记》第三七出:“只俺这一路上披星戴月经劳碌,过高山,历险谷,挨得到京城内消停。”
- 02.《四游记・东游记・第一回》:“于是束装长往,披星戴月,宿水餐风,一路玩景适情。”
- 03.《喻世明言・卷一八・杨八老越国奇逢》:“餐风宿水多劳役,披星戴月时奔忙。”
- 04.《幼学琼林・卷一・天文类》:“披星戴月,谓早夜之奔驰。”
- 05.《飞龙全传》第二五回:“有分叫:役鬼驱神,再睹明良来护卫;披星戴月,重逢手足话晨昏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早出晚归、连夜赶路或工作备极劳累。
类别用在“勤奋苦干”的表述上。
①为了完成任务,他披星戴月,兼程赶往前线。
②为了在天亮前赶回家,他披星戴月地连夜赶路。
③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,他必须披星戴月地工作。
④父亲为了家计,披星戴月,终日奔波,十分辛苦。
⑤我是货车司机,过的是披星戴月、南北奔波的生活。
⑥这一路上披星戴月、跋山涉水,终于把救济品送到了灾区。
⑦爸爸为了家人,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著,好让我们衣食无缺。
-
披
拼音 pī 部首 扌 总笔画 8①覆盖在肩背上。例如~星戴月。②穿戴。例如~挂。~甲。③打开,散开。例如~襟。~阅。~露(发表,公布,表露)。所向~靡。④劈开,裂开。例如竹竿~了。 -
星
拼音 xīng 部首 日 总笔画 9①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;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。例如~球。恒~。行( xíng )~。卫~。披~戴月。②细碎的小颗粒东西。例如火~儿。③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。例如定盘~。④军官衣领上的徽记。例如五~将军。⑤形容夜间。例如~行。~奔。⑥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例如~宿。⑦像星一样排列,分散。例如~~点点。⑧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。例如影~。歌~。⑨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。⑩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。例如~术。~相( xiàng )。⑪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、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。⑫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、饭店的等级标准。例如~级。五~饭店。 -
戴
拼音 dài 部首 戈 总笔画 17①加在头、面、颈、手等处。例如~帽子。披星~月。~圆履方。不共~天。②尊奉,推崇,拥护。例如~仰。爱~。拥~。感恩~德。③姓。 -
月
拼音 yuè 部首 月 总笔画 4①月亮;月球。地球的卫星。例如~光(月球反射太阳的光)。~蚀。②计时单位,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。③按月出现的,每月的。例如~刊。~薪。④形状像月亮的,圆的。例如~饼。~琴。⑤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。例如~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