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克勤克俭的解释
qín jiǎn

克勤克俭

kè qín kè jiǎn

ㄎㄜˋ ㄑㄧㄣˊ ㄎㄜˋ ㄐㄧㄢˇ

克勤克儉

勤俭节约 省吃俭用 艰苦朴素

好逸恶劳 挥霍无度 无所事事

克勤克俭的意思

克:能够。
既能勤劳;又能节俭。

出处《尚书・大禹漠》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”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
例子克勤克俭,无怠无荒。(宋・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梁太庙乐舞辞 撤豆》)

正音“克”,读作“kè”,不能读作“kē”。

辨形“克”,不能写作“刻”;“俭”,不能写作“检”。

故事 尧帝时期,黄河经常发洪水,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。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,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,治水13年,曾经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,终于取得了成就。舜认为禹能够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就让位给他。

克勤克俭的详细解释

既能勤劳又能节俭。语本《书经・大禹谟》。

【典源】

《书经・大禹谟》

帝曰:“来,禹!降水儆予,成允成功,惟汝贤;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,[1],惟汝贤。汝惟不[2],天下莫与汝争能;汝惟不[3]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予懋乃德,嘉乃丕绩。天之历数,在汝躬,汝终陟元后。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。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无稽之言勿听,弗询之谋勿庸。可爱非君?可畏非民?众非元后,何戴?后非众,罔与守邦?钦哉!慎乃有位,敬修其可愿,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惟口出好兴戎,朕言不再。”

注解

[1]不自满假:不自高自大。假,大。

[2]矜:音jīn,骄傲自大。

[3]伐:自夸。

【典故】

古时洪水经常泛滥成灾,人们深受水患之苦。尧帝命鲧去治水,鲧用筑堤堵截的方法,治水九年还是失败。舜帝时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,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,实地勘查,采用了疏通的方法根治了水患。在禹十三年艰苦的治水工作中,曾三过家门而不入,他节衣缩食,与百姓一起辛勤努力,同甘共苦,深受百姓爱戴。舜觉得禹实在是个有德有才的人,便要把帝位让给他,但禹不肯接受。所以舜就告诉禹说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,不自满假,惟汝贤。”意思就是说:舜觉得禹是个很贤能的人,既能勤劳地为国出力,又能节俭地持家,谦虚而不自满,所以一定可以当得起帝王这个职位。禹在舜的坚持及百姓的拥戴下,终于接受了舜的禅让,建立了夏朝。后来“克勤克俭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既能勤劳又能节俭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旧唐书・卷一八○・张允伸列传》:“允伸领镇凡二十三年,克勤克俭,比岁丰登。”
  • 02.《宋史・卷四三八・儒林列传・王应麟》:“帝视朝,谓应麟曰:『为学要灼见古人之心。』应麟对曰:『严恭寅畏,不敢怠皇,克勤克俭,无自纵逸,强以驭下,制事以断,此古人之心。』”
  • 03.《乐府诗集・卷一二・郊庙歌辞一二・梁太庙乐舞辞・撤豆》:“笾豆斯撤,礼容有章。克勤克俭,无怠无荒。”
  • 04.《明史・卷五一・礼志五》:“钦惟皇妣孝慈皇后以圣辅圣,同起侧微,弘济艰难,化家为国。克勤克俭,克敬克诚,克孝克慈,以奉神灵之统,理万物之宜。”
  • 05.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回:“商容手指纣王大骂曰:『昏君!你心迷酒色,荒乱国政,独不思先王克勤克俭,聿修厥德,乃受天明命。』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既能勤劳又能节俭。

类别用在“勤劳俭朴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台湾的经济成就是全体国民克勤克俭得来的果实。

如果不能克勤克俭地持家,万贯家财也有耗尽的一天。

是不是出了什么事?使一向克勤克俭的他突然挥霍起来。

越是时局不好,越要克勤克俭地过日子,不能铺张浪费。

要不是上一辈的人克勤克俭,我们今天能有如此富裕的生活吗?

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是克勤克俭地过日子,把多余的钱全捐给了曾经养育他的孤儿院。

“克勤克俭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7
    ①能够。例如~勤~俭。②战胜,攻下。例如攻~。~复(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)。③制伏。例如~服。~制。~己奉公。以柔~刚。④严格限定。例如~日。~期。~扣。⑤消化。例如~食。⑥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。例如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。⑦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,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;亦是其地积单位,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,约合一市亩。
  • 拼音 qín 部首总笔画 13
    ①做事尽力,不偷懒。例如~劳。~快。~奋。~政(勤奋于政事)。~谨。~勉。~恳。克~克俭。②经常。例如~密(频繁)。来往很~。③上班,事务。例如~务。~杂。出~。后~。④担心,忧虑。例如~恤(忧虑怜惜)。⑤帮助。例如~王。⑥姓。
  • 拼音 jiǎn 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节省,不浪费。例如~省。~朴。勤~。克勤克~。②贫乏,歉收。例如~月。~岁。~腹(腹中空虚,喻知识贫乏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