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:教和学;长:促进;增加。
教和学互相促进。
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,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教学相长也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。
例子:教学实践,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。
正音:“相”,读作“xiāng”,不能读作“xiàng’;长”,不能读作“cháng”。
辨形:“教”,不能写作“叫”;“相”,不能写作“向”。
教与学互相增长。指通过教授、学习,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,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。语出《礼记・学记》。
【典源】
《礼记・学记》
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 [1]也,故曰「教学相 [2]」也。
[1]自强:自己奋发图强。
[2]长:音zhǎng,增进、增加。
【典故】
《礼记》为十三经之一,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。本为许多关于“礼”的单篇文章,西汉戴圣从中选取四十九篇编订成书,世称“小戴礼记”,成为现今通行的版本。其中的〈学记〉篇,论述了学习的功用、方法、目的、效果,及教学为师的道理。此段文字是论述教与学互相促进的作用。就像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,如果不去尝试,就不知它的美味;虽然有最好的道理,如果不去学习,就不知它的美好,所以一定要学习过后,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的地方;接著,透过教学,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缺乏在哪里。知道自己的不足,然后能自我反省,要求自己要更进一步的学习;知道自己的困惑缺乏,然后能自我勉励,学不懈怠,所以说,教与学是互相增长的。后来“教学相长”被用来指通过教授、学习,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,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,故曰『教学相长』也。”(源)
- 02.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“虽有善道,不学不达其功,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不究。不足,故自愧而勉;不究,故尽师而熟。由此观之,则教学相长也。”
- 03.明・王守仁〈教条示龙场诸生・责善〉:“使吾而是也,因得以明其是;吾而非也,因得以去其非:盖教学相长也。”
- 04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八回:“我那解闷的本领都被公子学去了,那里再寻甚么新色的去?我们『教学相长』,公子有甚么本领?何不也指点我的一件?彼此顽起来,倒也解闷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指通过教授、学习,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,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。
类别用在“教学并益”的表述上。
①老师爱护学生,学生尊敬老师,这是教学相长的前提。
②这个活动让所有学员和讲师彼此互相切磋,提供教学相长的机会。
③课堂上,老师和学生要保持良好的互动,才能落实教学相长的理想。
④专题研讨会、座谈会、讲座等方式是促进教学相长,并提倡研究风气的捷径。
⑤这个活动的设计,可以让老师和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,确能收取教学相长的效果。
-
教
拼音 jiào,jiāo 部首 攵 总笔画 11①指导,训诲。例如~习。~头。~正。~师。~导。管~。请~。~学相长。因材施~。②使,令。例如风能~船走。③指“宗教”例如~士。~主。~皇。~堂。④姓。 -
学
拼音 xué 部首 子 总笔画 8①效法,钻研知识,获得知识,读书。例如~生。~徒。~习。~业。~友。~者。~阀。~制。~历。~步邯郸(讥讽人只知模仿,不善于学而无成就,亦作“邯郸学步”)。②传授知识的地方。例如~校(简称“学”或“校”)。~院。~府。中~。大~。上~。③掌握的知识。例如~问(简称“学”)。~术(一切学问的总称)。~位。~士(➊学位名,大学毕业生;➋古代官名)。才~。治~。~识。博~多才。④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。例如~说。哲~。数~。小~(➊古代指文学、音韵、训诂学;➋现指初等学校)。 -
相
拼音 xiāng,xiàng 部首 目 总笔画 9①交互,行为动作由双方来。例如互~。~等。~同。~识。~传( chuán )。~符。~继。~间( jiàn )。~形见绌。~得益彰(两者互相配合,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)。②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。例如~信。~烦。~问。③亲自看(是否中意)例如~亲。~中( zhòng )。④姓。 -
长
拼音 cháng,zhǎng 部首 丿 总笔画 4①两端的距离。例如~度。②长度大,与“短”相对,指空间,亦指时间。例如~短。~空。~短句(词的别名)。~夜(➊漫长的黑夜;➋喻黑暗的日子)。~风破浪(喻志趣远大)。~歌代哭(以歌代哭)。③优点,专精的技能。例如特~。专~。各有所~。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。例如他~于写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