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纵任性,不加检点,不受约束。同“放浪不羁”。
出处:宋・惠洪《遇如无象于石霜,如与睿廓然相好,故赠之》诗:“法朋半是奇逸者,我亦放浪无羁人。”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不受约束。
即“放荡不羁”。见“放荡不羁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放荡不羁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“放荡不羁”系由“放荡”及“不羁”二语组合而成。 “放荡”是出自《汉书・卷六五・东方朔传》。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。武帝即位初年,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具有文学才能之人,各地士人、儒生纷纷上书应聘,东方朔也在其中。武帝看了东方朔的自荐书后,赞赏他的气概,就命令他在公车署中待诏,俸禄不多,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。后来因为他临危不惧,机智应变,不畏君权的作风,被任命为常侍郎、太中大夫,得到武帝的信任。此处是说东方朔上书给武帝,提出耕战以强国的建议,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官职而申诉。其行文用语可比美商鞅、韩非,“指意放荡”─语意流畅而不受拘束,写了数万言,最后仍然没有被重用。 “不羁”则是出自《史记・卷八三・鲁仲连邹阳列传・邹阳》。邹阳,西汉时齐国人,和当时的羊胜、公孙诡同为梁国孝王的门客。羊胜等人因为嫉妒邹阳的才能,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,孝王很生气,就把邹阳交付官吏办罪。邹阳担心死后要承担莫须有的罪名,于是就在狱中上书梁孝王,列举许多古代的君王、贤人,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或猜忌,都为国家带来了不同的影响。而当今的国君,也沉湎于阿谀谄媚的言词之中,牵制于姬妾近侍的包围之下,使得“不羁之土”─那些贤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,宛如良马与牛同槽共食一样,贤愚不分。这也是周朝隐士鲍焦之所以对世道忿恨不平,对富贵毫不留恋的原因。因此他劝谏梁孝王,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,应该与贤臣们肝胆相照,共同治理国政。梁孝王在看了这封书信后,就派人把邹阳放出来,并且成为他的贵宾。后来“放荡”和“不羁”典源被合用成“放荡不羁”,用来指豪放而不受拘束。又被用以形容行为放纵随便,不加检点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石门文字禅・卷三・遇如无象于石霜如与睿廓然相好故赠之》:“法朋半是奇逸者,我亦放浪无羁人。”
-
放
拼音 fàng 部首 攵 总笔画 8①解脱约束,得到自由。例如把笼子里的鸟~了。~胆。~诞。~任。~肆。~歌。~怀。豪~。释~。②散( sàn )例如~工。~假。~学。~晴(阴雨后转晴)。③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。例如~牧。~羊(亦喻任其自由行动,放手不管,含贬义)。④驱逐到远方去。例如~逐。~黜。流~。⑤到基层去。例如~官(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)。下~。⑥发出。例如~电。~毒。~光。发~。⑦借钱给别人,收取利息。例如~债。~贷。⑧扩展。例如~大。~宽。⑨花开。例如百花齐~。心花怒~。⑩搁、置。例如这件事情不要紧,先~一~。存~。~弃。~心。~置。⑪至。例如~乎四海。摩顶~踵。 -
浪
拼音 làng 部首 氵 总笔画 10①大波。例如波~。海~。巨~。风~。~涛。~潮(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)。风平~静。②像波浪起伏的。例如麦~。声~。③没有约束,放纵。例如放~。流~。~费。~迹。~人。孟~。 -
无
拼音 wú 部首 一 总笔画 4◎没有,与“有”相对;不。例如~辜。~偿。~从(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)。~度。~端(无缘无故)。~方(不得法,与“有方”相对)。~非(只,不过)。~动于衷。~所适从。 -
羁
拼音 jī 部首 罒 总笔画 17①马笼头。例如无~之马。~绁(a。马笼头和缰绳;b。喻束缚)。②束缚,拘束。例如~押。~绊。~缚。~囚。放荡不~。③停留,使停留。例如~旅(长久寄居他乡)。~留。~泊。~滞。④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发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