床上叠床;屋上架屋。比喻重复累赘。
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序致》:“魏晋已来,所著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模斅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例子:说话写文章应力求简明 扼要,切忌叠床架屋,使人不得要领。
故事: 南北朝时期,南齐的毛棱和父亲毛惠远、叔父毛惠秀都是有名的画家,他们的画各有优缺点,惠远作品挥洒自如,惠秀作品精工细致。毛棱的布局就不及父亲和叔父,下笔敏捷有余而奇巧不足,但构图布局则是床上安床、屋下架屋。
床上叠床,屋下架屋。比喻重复模仿,无所创新。语本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序致》。后多用“叠床架屋”比喻重复累赘。△“床上安床”、“屋下架屋”
【典源】
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序致》
夫圣贤之书,教人诚孝,慎言检迹,立身扬名,亦已备矣。魏、晋已来,所著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[1],犹[2],[3]耳。吾今所以复为此者,非敢轨物范世也,业以整齐门内,提撕子孙。夫同言而信,信其所亲;同命而行,行其所服。禁童子之暴谑,则师友之诫,不如傅婢之指挥;止凡人之斗阋,则尧、舜之道,不如寡妻之诲谕。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,犹贤于傅婢寡妻耳。
[1]模𢽾:模拟仿效。𢽾,音xiào,效法、学习。
[2]屋下架屋:比喻重复模仿,无所创新。见“屋下架屋”。
[3]床上施床:比喻重复而无创见。见“床上安床”。
【典故】
“屋下架屋”、“床上施床”是南北朝、隋唐时习惯用语,比喻没有必要的重复累赘。例如南朝梁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记载,庾仲初作的〈扬都赋〉得到庾亮大力赞扬,一时之间人人竞相抄写,都城纸价因此大涨。谢安就说“此是屋下架屋耳”,意思是重复模仿,没有创新。又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序致》:“魏、晋已来,所著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模𢽾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意指从魏、晋以来,人们写就的各家言论,往往事物或事情的道理重复,彼此相互模仿,就像在房屋之下架设房屋,床上加床,重复而没有创见。后来“叠床架屋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重复累赘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》卷三六:“《五十家唐诗》李颀〈题璇公山池〉:『片石孤云窥色相,清池皓月照禅心。』孤云改作孤峰,皓月改作白月。夫既言片石,又曰孤峰,不免叠床架屋。”
- 02.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・补遗・卷六》:“咏桃源诗,古来最多,意义俱被说过,作者往往有叠床架屋之病,最难出色。”
- 03.清・恽敬〈答顾研麓书〉二首之二:“尊大人集已有三序,敬意削其不可者二篇留一篇,改其不合法字句冠集,如敬再作,是叠床架屋,深可不必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重复累赘。贬义。
类别用在“重复多余”、“冗长繁复”的表述上。
①写文章应该力求扼要通顺,最忌叠床架屋。
②这篇文章的论述多半叠床架屋,不够简明扼要。
③他这篇读书报告条理顺畅,不会给人叠床架屋之感。
④新经理上任之后,立刻裁撤所有叠床架屋的冗员和单位。
⑤他企图用叠床架屋的方法,来掩饰自己立论空洞的毛病。
⑥你的这篇文章有叠床架屋的毛病,应该稍微删减重复的部分。
⑦这本小说的文字有许多地方叠床架屋,读来让人感到重复累赘。
⑧你若是只知抄袭前人的意见,叠床架屋,很快地就会失去原创力。
⑨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使文章简洁生动,但是叠床架屋地使用却有反效果。
-
叠
拼音 dié 部首 又 总笔画 13①重复,累积。例如重( chǒng )~。层见~出。~罗汉。~韵。~嶂。~翠。②摺。例如摺~。铺床~被。③乐曲的重复演奏。例如阳关三~。 -
床
拼音 chuáng 部首 广 总笔画 7①供人睡卧的家具。例如~铺。木~。~榻。②像床的东西。例如车~。机~。河~。③量词,用于被褥等。例如两~被。④井上围栏:“后园凿井银作~,金瓶素绠汲寒浆”。 -
架
拼音 jià 部首 木 总笔画 9①用做支承的东西。例如书~。衣~。绞~。②支承,搀扶。例如~桥。~不住。~空。③互相殴打,争吵。例如打~。劝~。④量词,多指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。例如五~飞机。⑤捏造,虚构。例如~词诬控。⑥古同“驾”,凌驾。 -
屋
拼音 wū 部首 尸 总笔画 9①房,房间。例如~子。~宇。房~。②家:“吴中过客莫思家,江南画船如~里。”③车盖,覆盖物。例如黄~(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,亦指帝王车)。~社(王朝倾覆的代称)。④古代井田的区划,一屋合三百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