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而化之的意思
化:改变,转变。
原指大行其道,使天下化之。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。
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。”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;比喻做事马虎。
例子:邓小平《悼伯承》:“伯承最反对军事指挥上墨守成规,粗枝大叶,大而化之。”
谜语: 溶冰 (谜底:大而化之)
大而化之的详细解释
本指一个人已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。语出《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可欲之谓善,有诸己之谓信,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”后形容人做事不谨慎、不细心、不拘小节。如:“他个性大而化之,所以老板都不放心他处理公务。”
“大而化之”单字拆分
-
大
拼音 dà,dài,tài 部首 大 总笔画 3①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例如~厅。~政。~气候。夜郎自~。~腹便便。②指大小的对比。例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~。③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例如~局。~众。④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例如不~高兴。⑤年长,排行第一。例如老~。⑥敬辞。例如~作。~名。~手笔。⑦时间更远。例如~前年。⑧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⑨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例如~概。~凡。 -
而
拼音 ér 部首 而 总笔画 6①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~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②连词(①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②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③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④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~谈”。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~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③表(从……到……)例如从上~下。 -
化
拼音 huà,huā 部首 亻 总笔画 4①性质或形态改变。例如变~。分~。僵~。教( jiào )~。熔~。融~。潜移默~。~干弋为玉帛。。②佛教、道教徒募集财物。例如~缘。~斋。③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。例如丑~。绿~。④习俗,风气。例如有伤风~。⑤特指“化学”例如~工。~纤。~肥。 -
之
拼音 zhī 部首 丶 总笔画 3①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例如赤子~心。②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例如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③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④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例如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⑤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⑥虚用,无所指。例如久而久~。⑦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常用导航
按组合查询
按结构查询
按分类查询
最新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