叱咤风云的意思
叱咤:发怒吆喝。
一声怒喝;可使风云变色。形容声势威力极大;可以左右整个局势。
出处:《晋书・乞伏炽磐载记论》:“炽磐叱咤风云,见机而动。”
用法:动宾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,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。
例子:因此,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,而应当叱咤风云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。(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九)
正音:“叱”,读作“chì”,不能读作“qī”。
辨形:“咤”,不能写作“姹”。
谜语: 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(谜底:叱咤风云)
故事: 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,太宗死,高宗李治立她为皇后。中宗李显即位后,武则天临朝参政,后来废中宗、睿宗,自己登基,改国号周。李敬业等率军讨伐武则天,请骆宾王写《讨武檄文》:“暗呜则山岳崩颓,叱咤则风云变经”
叱咤风云的详细解释
即“叱咤风云”。见“叱咤风云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叱咤风云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叱咤风云”原作“叱咤风云”。西秦(公元385—431),是与东晋同时的十六国之一。由鲜卑族乞伏国仁所建,据今甘肃南部。乞伏国仁死后,由弟乞伏干归继位,后为兄子公府所杀,子炽磐声讨之,继立,自称最高统帅、河南王,大赦,改年号永康,将乞伏干归安葬在枹罕,庙号称高祖。乞伏炽磬笼络俊杰,勇果英毅,临机能断,权略过人,继位不到几年,就将西秦壮大,在公元414年改称秦王(西秦王),设立文武百官。所以写《晋书》的史官虽然认为西秦是伪政权,但还是赞美乞伏炽磬是个“叱咤风云”,威风凛冽,足以左右世局,“盗亦有道”的英豪。后来“叱咤风云”被用来形容威风凛凛,足以左右世局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晋书・卷一二五・乞伏炽磐载记》:“史臣曰:『……炽磐咤风云,见机而动,牢笼俊杰,决胜多奇,故能命将掩浇河之酋,临戎袭乐都之地,不盈数载,遂隆伪业。览其遗迹,盗亦有道乎!』”(源)
- 02.清・沈起凤《谐铎・卷四・气戒》:“然英雄按剑,叱咤风云,名下挥毫,动摇五岳,勿以迂叟为鉴,而竟作无气男子也。”
“叱咤风云”单字拆分
-
叱
拼音 chì 部首 口 总笔画 5◎大声呵斥。例如怒~。~问。~骂。~责。~咤(发怒的声音)。~咤风云(形容声势威力很大)。 -
咤
拼音 zhà 部首 口 总笔画 9◎〔叱~〕见“叱”。 -
风
拼音 fēng,fěng 部首 风 总笔画 4①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。例如~向。~速。~级。~险。~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~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~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②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。例如~潮。~靡一时。~驰电掣。③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。例如~气。~习。~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~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④消息,传闻。例如~传( chuán )(传闻)。闻~而动。⑤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。例如~景。~度。~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~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~致。~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~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~~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⑥指民歌、歌谣。例如国~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~。⑦中医学指某些疾病。例如~瘫。~湿。⑧姓。 -
云
拼音 yún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说话,引文。例如人~亦~。子曰诗~。~~(如此,这样;引用文句或谈话时,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)。②文言助词,句首句中句末都用。例如~谁之思?岁~暮矣,着记时也~。③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,成团地在空中飘浮。例如行~流水。~蒸霞蔚。④指中国“云南省”例如~腿(云南省出产的火腿)。⑤通“芸”。众多。⑥通“纭”。纷纭。
常用导航
按组合查询
按结构查询
按分类查询
最新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