拨:治理;乱:指乱世;反:回复;正:正常。
指整顿混乱局面;使秩序恢复正常。现在也指纠正错误;恢复正确的事理。
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 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礼乐志》:“汉兴,拨乱反正,日不暇给,犹命叔孙通制礼仪,以正君臣之位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纠正比较重大的错误。
例子:今天运将转,不过数十年,真人当出,拨乱反正。(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三十二)
正音:“拨”,读作“bō”,不能读作“bá”。
辨形:“拨”,不能写作“拔”。
谜语: 玩魔方 (谜底:拨乱反正)
故事: 封建社会为了巩固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定一些礼教,儒家代表孔子提倡礼治,要求天子、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等遵守礼制,安于其位,秦末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严重冲击了封建礼教,汉朝建立后,命人重修礼仪以正君臣之位,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。
扭转乱象,归于正道。语出《公羊传・哀公十四年》。
【典源】
《公羊传・哀公十四年》
《春秋》何以始乎隐?祖之所逮闻也。所见异辞,所闻异辞,所传闻异辞。何以终乎哀十四年?曰:备矣!君子曷为为[1]?[2]乱世,[3]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
[1]《春秋》:书名。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,为编年体史书。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,迄鲁哀公十四年,共二百四十二年。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。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,故亦称为“十二经”。公羊、谷梁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,称为“春秋三传”。
[2]拨:扭转。
[3]反:通“返”,归返,返回。
【典故】
《春秋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修订而成的一本史书,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,终于鲁哀公十四年,共二百四十二年。内容主要记载春秋时代,各诸侯国间聘问、会盟、战争等政治事件,也有关于日食、水灾、大旱等自然现象。孔子作此书,开私人修史之先,但并不纯为纪载史事,而是将个人褒贬巧妙地寄托于遗词用字间,以切要的言论呈显对政治及社会问题的看法。春秋时代,各国分立,攻伐与征战从未停止,孔子藉《春秋》强烈表达他对周王室的尊奉,以及大一统的主张,所以春秋三传之一的《公羊传》中便有一段话:“君子曷为为《春秋》?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意思是说:孔子作《春秋》,为的是扭转乱世,使政治社会回归于正道,就此来看,没有比《春秋》更能切合义理的了。后来“拨乱反正”被用来指扭转乱象,归于正道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公羊传・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(源)
- 02.《孔丛子・与从弟书》:“忿俗儒淫辞冒义,有义欲拨乱反正,由来久矣。”
- 03.《汉书・卷六・武帝本纪》:“赞曰:『汉承百王之弊,高祖拨乱反正,文景务在养民,至于稽古礼文之事,犹多阙焉。』”
- 04.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诏圣》:“高皇帝时,天下初定,发德音,行一切之令,权也,非拨乱反正之常也。”
- 05.《旧唐书・卷八○・褚遂良列传》:“遂良言于太宗曰:『陛下拨乱反正,功超前烈,将告成东岳,天下幸甚。……』”
- 06.五代汉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卷三・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科第之设,沿革多矣。文皇帝拨乱反正,特盛科名,志在牢笼英彦。”
- 07.明・王世贞《鸣凤记》第一九出:“近闻得朝中奸相弄权,朋党误国,此正臣子拨乱反正之时。”
- 08.《喻世明言・卷三二・游酆都胡母迪吟诗》:“今天运将转,不过数十年,真人当出,拨乱反正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扭转乱象,归于正道。
类别用在“改变乱象”的表述上。
①身为一个领导者,负有拨乱反正的职责。
②经过拨乱反正之后,宪政体制终于走上了正轨。
③表扬好人好事,对于社会风气有拨乱反正的正面效果。
④面对混乱的价值观,我们应该拨乱反正,而非同流合污。
⑤不论哪个时代,在国家多难时总会有一些英雄出来拨乱反正。
⑥此时正是国家存亡危急之秋,我们都肩负著拨乱反正的严峻任务。
⑦现今人心涣散,纪律松弛,急须有志之士拨乱反正,进行全面整顿。
⑧出色的政治家,应该在社会动乱的时候拨乱反正,而非相互打口水战。
-
拨
拼音 bō 部首 扌 总笔画 8①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。例如~动。把钟~准了。~冗(推开繁忙的事物,抽出时间)。~云见日。②分给。例如~发。~款。~付。③治理。例如~乱反正。④掉转。例如~转马头。⑤量词,用于成批的,分组的。例如分成两~儿。 -
乱
拼音 luàn 部首 乚 总笔画 7①没有秩序。例如~套。紊~。凌~。②社会动荡,战争,武装骚扰。例如~世。政~。平~。~邦不居。③混淆。例如~伦。败常~俗。④任意随便。例如~吃。~跑。⑤男女关系不正当。例如淫~。⑥横渡。例如~流。⑦治理。例如~臣。⑧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。例如~曰。 -
反
拼音 fǎn 部首 ⺁ 总笔画 4①翻转,颠倒。例如~手(a.翻过手,手到背后;b.反掌)。~复。~侧。②翻转的,颠倒的,与“正”相对。例如正~两方面的经验。~间(利用敌人的间谍,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)。~诉。~馈。适得其~。物极必~。③抵制,背叛,抗拒。例如~霸。④和原来的不同,和预感的不同。例如~常。⑤回击,回过头来。例如~驳。~攻。~诘。~思。~躬自问。⑥类推。例如举一~三。 -
正
拼音 zhèng,zhēng 部首 止 总笔画 5①不偏斜,与“歪”相对。例如~午。~中( zhōng )。~襟危坐。②合于法则的。例如~当( dāng )。~派。~楷。~规。~大光明。~言厉色。拨乱反~。③合于道理的。例如~道。~确。~义。~气。④恰好。例如~好。~中( zhōng )下怀。⑤表示动作在进行中。例如他~在开会。⑥两者相对,好的、强的或主要的一方,与“反”相对,与“副”相对。例如~面。~本。⑦纯,不杂。例如~色。~宗。~统。纯~。⑧改去偏差或错误。例如~骨。~误。~音。~本清源。⑨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。例如~方形。⑩指失去电子的,与“负”相对。例如~电。⑪大于零的,与“负”相对。例如~数( shù )。⑫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