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不识时务的解释
shí shí

不识时务

bù shí shí wù

ㄅㄨˋ ㄕˊ ㄕˊ ㄨˋ

不識時務

不合时宜 不知好歹 不知进退 因循守旧

不主故常 因势利导 见风使舵 识时达务

不识时务的意思

不识:不认识;务:事务;时务: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。
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。

出处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张霸传》:“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,当朝贵盛,闻霸名行,欲与结交,霸逡巡不答,众人笑其不识时务。”
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;含贬义,形容人不明事理。

例子什么年月了,还吃这碗饭,太不识时务了。(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)

正音“时”,读作“shí”,不能读作“shì”。

辨形“时”,不能写作“事”。

歇后语 1. 十二月送蒲扇 —— 不识时务
2. 三伏天借扇子 —— 不识时务
3. 腊月买纸扇 —— 不识时务

谜语 炎夏穿棉衣 (谜底:不识时务)

故事 东汉时期会稽太守张霸,学识渊博,治理会稽三年,将一个乱世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,在百姓眼中威望很高,他激流勇退,后被朝廷选为侍中,皇亲邓骘都想拉拢他,而张霸却小心避开,众人议论张霸不识时务。

不识时务的详细解释

比喻不知利用时运以求通达。语出《后汉书・卷三六・郑范陈贾张列传・张霸》。后亦用“不识时务”形容不了解眼前状况的愚鲁态度。△“不知时变”

【典源】

《后汉书・卷三六・郑范陈贾张列传・张霸》

霸始到越,贼未解,郡界不宁,乃移书开购,明用信赏,贼遂束手归附,不烦士卒之力。童谣曰:“弃我戟,捐我矛,盗贼尽,吏皆休。”视事三年,谓掾史曰:“太守起自孤生,致位郡守。盖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。老氏有言:『知足不辱。』”遂上病。 [1],四 [2][3]。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,当朝贵盛,闻霸名行,欲与为交,霸 [4],众人笑其不识时务。 后当为五更,会疾卒,年七十。

注解

[1]征:征召起用。

[2]迁:晋升。

[3]侍中:职官名。汉以为加官,分掌乘舆服物,侍于君王左右,与闻朝政,为皇帝亲信重臣。

[4]逡巡不荅:退却徘徊,不作回答。荅,同“答”。逡,音qūn

【典故】

据《后汉书・卷三六・郑范陈贾张列传・张霸》载,东汉的张霸是一个很有才学的文人,他七岁时就能通晓《春秋》,博闻强记,学问过人,又能孝顺父母,待人谦和,在当时的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名声。因此张霸被举为孝廉,屡获升迁,最后成为侍中。当时政权落入外戚邓氏手中,虎贲中郎邓骘(zhì)是邓皇后的哥哥,地位显赫,有权有势,是众人巴结讨好的对象。邓骘听说了张霸的良好声名,便想要与他结交,来提升自己的名望。但是张霸对邓骘没有好感,总是设法避开邓骘,对他不理不睬。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张霸不知变通,以致失去一个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。后来“不识时务”被用来比喻不知利用时运以求通达;也用来形容不了解眼前状况的愚鲁态度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后汉书・卷三六・郑范陈贾张列传・张霸》:“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,当朝贵盛,闻霸名行,欲与为交,霸逡巡不荅,众人笑其不识时务。”(源)
  • 02.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四回:“亮不笑别人,笑子敬不识时务耳。”
  • 03.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四:“这不识时务小秃驴!我家相公正去乡试,要讨采头,撞将你这一件秃光光不利市的物事来。”
  • 04.《隋唐演义》第五五回:“弟与他同一体也,岂不念及?但是单二哥为人,虽四海多情,但不识时务,执而无文,直而易欺,全不肯经权用事。”
  • 05.《红楼梦》第九九回:“贾政听到这话,道:『胡说。我就不识时务吗!若是上和下睦,叫我与他们猫鼠同眠吗?』”
  • 06.《荡寇志》第二八回:“世德懊闷非常,那两个娇妾,不识时务,还要相公长,相公短的温存,不知主人命在呼吸,那里还敢干那风流?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不知利用时运以求通达。

类别用在“处事不当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董事长请吃饭,你都不出席,真是不识时务啊!

这种不识时务的念头不能要,它会阻碍你的前途发展。

语义形容不了解眼前状况的愚鲁态度。

类别用在“反应迟钝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是个不识时务的人,满肚子不合时宜的想法。

有些话在这种场合不能说,说了就是不识时务了。

没看到他已光火了,你还前去答腔,真是不识时务

现在都什么时代了,他还如此大男人主义,真不识时务

一个人不识时务,要如何在这么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出人头地呢?

我一看势头不对就走开了,才没他那么不识时务,看人家打架还凑上去挨打。

知识经济已是大势所趋,企业经营者如果还不知求新求变,就是不识时务了。

【辨识】

形音识,音shì。通晓。不可写作“视”。

“不识时务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 shí,zhì 部首总笔画 7
    ①知道,认得,能辨别。例如~辨。~破。~相( xiàng )。~途老马。②所知道的道理。例如知~。常~。③辨别是非的能力。例如见~。远见卓~。
  • 拼音 shí 部首总笔画 7
    ①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。例如~间。~不我与。②较长的时间。例如~代。古~。③泛指一段时间。例如~光。~令。~分。④现在的,当前的。例如当~。~下。~务。~宜。⑤常常。例如~常。学而~习之。⑥一年中的一季。例如~序。四~如春。⑦旧时的记时单位,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“时辰”,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“子时”,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“午时”。⑧现在的记时单位,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。例如~钟。~差( chā )。⑨某一时刻。例如按~上班。⑩不定时,有时候。例如~而。~阴~晴。⑪机会。例如~机。待~而动。⑫姓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事情。例如事~。任~。公~。特~。不识时~(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)。②从事,致力。例如~工。~实(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)。~虚。当~之急。③追求。例如好( hào )高~远。④必须,一定。例如~必。~须。除恶~尽。⑤旧时收税的关卡(现多用于地名)例如曹家~(在中国河北省)。⑥姓。